一、命题背景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地摊经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是灵活就业的首选。一个经营良好的地摊不仅可以解决个人的就业,也可以撑起一个家庭的生计。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二、给定材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受疫情影响,用工单位招聘需求下滑,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受限,选择余地收窄,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体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3月14日,成都市印发《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美食之都成都的小地摊、烟火气赢得了众多网友点赞。
6月2日,郑州市发布《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要合理布局1~2个“夜品、夜购、夜赏、夜游、夜健”夜经济集聚示范区,举办1~3项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开展县(市、区)、开发区夜经济活动评选,对前三名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奖励。
江西省九江瑞昌市首推“流动摊贩临时摆摊点”,在城区专门设置了多个流动摊贩临时摆摊点,城管主动联系商贩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不少摊贩感到非常惊讶,得知消息属实且不需要租金时,一个摊主表示:“我要叫上其他人也来摆。”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管控地摊不能只图省事,一禁了之。放开地摊经济,也不意味着一放了之,需要政策措施的配合和管理服务的提升。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带来压力。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多地取缔了地摊经济。但是,管理地摊经济不应一刀切,而是应当规范引导,划定范围,制订相关的标准,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让地摊经济更好服务百姓生活。
日前,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盘活地摊经济,让地摊经济融入城市肌体。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要敢于给自己“添麻烦”,自我加码,对摊位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规则,确保平稳有序,行稳致远;要未雨绸缪,打击对摊位坐地起价、炒作投机的行为,真正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同时,经营者应当诚信规范经营,合法有序竞争,而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消费者在享受这“人间烟火”的同时,也应文明消费,
爱护公共卫生环境,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只有这样,地摊经济才能真正融入生活、融入城市肌理,让百姓通过地摊经济享受到更多便利,让地摊经济展现出更多发展活力。
三、作答要求
1.G省为了进一步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拟出台《关于规范和发展各地地摊经济的通知》,请参考给定材料,以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的身份,撰写此文件。
要求:观点明确,格式规范,语言流畅,逻辑性强,字数1000字左右。
2.阅读给定资料,以“小地摊 大民生”为主题,结合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结构完整,字数1000字左右。
四、试题解析
1.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的公文。通知有很多种类,此题考查的是布置性通知,即用来布置工作、安排活动或某些事项的通知,也叫工作通知。
此题让以G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名义拟写一份关于规范和发展各地地摊经济的通知,文章应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措施、工作要求等核心部分,其中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实施这3个部分的内容可以借鉴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工作要求这个部分在通知或其他类型的公文中往往会被忽略,工作要求是目标和措施得以实现的保障,常见于通知或讲话稿等公文中。
参考答案:
关于规范和发展各地地摊经济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鼓励发展地摊经济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发展地摊经济,激活市场,促进消费,推动“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深入落实。
二、工作目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发展地摊经济可以稳就业保民生,推动消费回升,扩大有效需求,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发展地摊经济,为市民带来新消费,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为经济带来新动力,为就业带来新机遇。
三、组织实施
(一)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原则上建制镇以上区域都可以发展地摊经济。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餐饮、服装、百货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激发小批发、小零售、小餐饮和个体工商户等更具灵活性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二)切实做好引导服务。重点引导未就业大学生、家庭困难者摆摊创业,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附近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各监管部门要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相结合,对轻微违规行为以劝导教育为主,慎重处罚。
(三)积极维护好市场秩序。地摊经济涉及商品、服务品种繁多,放开摆摊设点不是放任经营。要坚决防止不法经营者兜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打击缺斤短两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引导摊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安全经营。严厉打击肆意扰乱市场秩序的“摊霸”等黑恶势力,切实保障摊主、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全面落实好防控措施,切实强化健康安全意识。摆摊设点时保持一定距离,做好个人防护,落实摊前“三包”责任制,杜绝“脏乱差”,确保经营者和消费者健康安全。
四、工作要求
(一)责任落实到位。要按照“政府主导、
属地管理、放管结合、依法规范”的原则,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有序规范释放地摊经济潜力,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二)政策落实到位。落实有关税费政策和卫生费、水电费等管理规定,深化柔性管理服务,以既有“市容”又有“繁荣”为基点,做到经营规范有序、市容环境整洁、市民生活方便、城乡消费活跃。
(三)宣传引导到位。要及时宣传地摊经济助力复工复产、活跃市场消费、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正面作用,宣传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供大家学习。
G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年×月×日
2.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述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三者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此题的论点是“小地摊 大民生”,可以破题为发展地摊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促进百姓就业,从而起到稳就业保民生的作用等。可以借鉴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
小地摊 大民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4%,不少企业遭遇经营“寒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明显,社会经济恢复常态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恢复期乃至后疫情时期需要更灵活、更丰富的政策工具,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主体,企业遭遇寒流,民生极易感冒。如何转变思维,护得民生周全?重启地摊经济,无疑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
地摊经济激发就业活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重启地摊经济,无疑是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失业人群就业的好办法。地摊经济低门槛、低风险、低成本,是一份能够“说干就干、想干就干”的工作。若是能够规范引导、合理布局,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克强总理曾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地摊经济释放人间烟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干净整洁的街道,“高大上”的商圈,是现代城市的特点,提升了人们的居住体验和生活品质。但在人们的记忆中,仍有着许多与地摊有关的欢乐,也许是儿时喜爱的玩具,也许是街头巷尾美味的零食,甚至是小商贩的叫卖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地摊经济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还能够攒聚人气,让城市活跃起来,让人们觉得虽居于钢筋丛林,但不乏前科技时代的“依依墟里烟”。
地摊经济诠释责任担当。地摊经济背后的管理决定着它能否真正火下去。城市管理、服务跟不上,一味推行地摊经济只会造成“脏乱差”,这样的地摊经济绝不是群众所望。其实,人们反对的并不是地摊经济本身,而是其导致的失序和混乱。当“阳春白雪”的“整洁城市”遇上“下里巴人”的“地摊经济”,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只有积极思考突破、因地制宜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才能让地摊经济真正起到保障民生作用。
千万种忙碌,同一种姿态。地摊经济重回视野,让每个忙碌的身影,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每滴奔跑的汗水,都浇灌美好未来。
(赵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