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首页  |  
  2. 加入收藏  |  
  3. 联系我们:010-64054526    010-84039269
首页 > 传统文化
打造解读经典的经典之作
发表时间:2017-12-07    来源:《时事报告》杂志社网站编辑:单良晨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廖可斌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们往往触及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揭示了相关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和道理,有如源头活水,能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人们常读常新,源源不竭地提供经验和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这一文化体系的主要载体。中华民族素有珍视经典、传诵经典的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对经典的阅读,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获得了心灵的滋养,明理解惑,奠定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经典的认识曾走过一段弯路。近年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显著增强,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社会上流行起“国学热”,至今方兴未艾,广大民众对文化经典的渴求非常迫切。他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或我的孩子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想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经典?最好买那个版本?应该怎样读这些经典?

  为适应这种需求,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纷纷问世。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力作,但也存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总体来看,零星出版的很多,成规模整体性推出的少;面向专业学术界、内容偏于艰深的较多,面向社会上普通大众的偏少;因为高水平的专家往往不太愿意撰写普及性的读物,已出版的这类读物中,过于草率甚至粗制滥造不少,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不多。总之,虽然市场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已不算少,但兼具权威性、时代性、普及性的读物并不多,并不能真正满足广大民众的迫切需要,也与现在党和政府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相称。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就是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和要求而编纂的。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即为社会上的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兼具权威性、时代性、普及性的大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本。所谓权威性,主要体现在这套书的编纂团队和作者队伍上。中央宣传部领导对这套书的编纂高度重视,国家图书馆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聘请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另聘请了饶宗颐等十九位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任顾问,十几位各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编委。编委会迄今已召开十二次会议,反复讨论,确定选目和编写体例,物色撰稿学者,组织审稿。首批十种书的解读者[《周易》(余敦康)、《尚书》(钱宗武)、《诗经》(李山)、《论语》(钱逊)、《孟子》)梁涛)、《老子》(王中江)、《庄子》(陈鼓应)、《管子》(孙中原)、《孙子兵法》(黄朴民)、《史记》(张大可)],都是当今学术界研究该经典首屈一指的学者。其他各种经典的解读者,也都按照这种标准精心挑选。他们长期甚至终生潜心研究该经典,多深造自得之言,厚积薄发,称心而出。当今很少有一套普及性的书,能汇聚如此强大的编纂撰写力量。高水平的编纂和撰写队伍,为这套书在选目和编写质量上的权威性提供了充分保证。

  这套书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选目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数量众多,哪些才是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时代的人选择标准也不一样。历来人们偏重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重要著作,儒家学者则以儒学经典为正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宏大体系,为反映其真实面目,选目必须具有多样性。同时,处于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必定不同于古人,选目必须具有当代意识和世界眼光,对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作用和现代化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因此,这套书不仅选入了“五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也选入了《老子》、《庄子》、《太平经》、《坛经》、《金刚经》等其他学派的经典;既选入了众多名家的诗文集,也选入了大量小说、戏曲的经典之作;既选入了大量思想经典,也选入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历代名画记》、《茶经》等科学类、生活类、艺术类经典著作。这个选目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历史面貌,又具有时代特色。同时,这套书对经典的解读,既强调准确尊重经典原意,切忌望文生义,随意比附,又努力寻找经典中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萃取其对现代人最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精华,予以深入而新颖地解读。力求熔古铸今,激活经典,有用于世,有益于人。

  这套书是大专家写给普通读者看的传统文化普及读本,追求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在体例上,有的经典篇幅不大,则全录。有的经典体量巨大,则选录其中的精华部分;每种经典前均有长达两三万字的导读,介绍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为读者阅读该经典提供必要指引;另有对原文的注释和点评,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文。导读、注释和点评的语言均力求简洁明白,避免晦涩难懂,繁琐引证。对专家学者来说,撰写这样的著作算不上什么研究成果,而写作这样的书又并不容易。很多专家学者撰写专业性的学术著作得心应手,写作这种深入浅出的书籍反而感到很不适应。好在参与这套书编写的专家学者,都深刻理解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因而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总之,我相信这套书有望成为解读经典的经典之作,能经得起学术界和读者的检验,传之久远。它的出版,必将很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要闻
网络教学
专题资料库
公务员考试
视频
微信截图_202208231027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