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差异一瞥
2013-06-18 14:47:00  来源:《时事 初中版》2012-2013学年04期
 

盛世良

  中俄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有很大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习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演绎思维。所以我们一谈到中俄合作,往往喜欢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规范两国在各领域的具体行动。而俄罗斯人恰恰相反,是归纳法,由小及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因此,在涉及两国合作的具体问题上,俄罗斯喜欢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就事论事”,不习惯套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限定立场。

  在软硬实力上,中国重软实力,俄罗斯重硬实力。中国看重谋略,崇尚三十六计,讲究“招数”,视“四两拨千斤”为最高境界。俄罗斯则对“四两拨千斤”不屑一顾,只相信俄罗斯的一句俗话“铁棍横扫,无招可挡,要想抵挡,铁棍加粗”。

  在生育观上,中国人认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新生儿男女比例达118:100,总人口可能要在达到15亿之后才能逐渐下降。俄罗斯出生率低,全国4100万家庭中近一半无子女。仅1992~200412年间,俄罗斯人口就减少1000万,如不扭转这种趋势,今后20年可能再减3000万。人口问题已经关系到俄罗斯民族的生死存亡,普京总统已经宣布要花费530亿美元到2015年把俄罗斯的生育率提高上去。奖励生育,降低死亡率,适度吸收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国策。

  在请客方式上,中国人请客讲气派,喜欢在酒店举行,而俄罗斯人则以家宴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吃饭、聊天、品茶、尝甜点,亲切而不狎昵,典雅而不冷清。

  在乐观与悲观上,中国人万事想求皆大欢喜的结局,容易“居危思安”,任何事都往好处去想:商品出口——赚外汇,商品进口——用得起外国货,资本出口——走向世界,资本进口——招商引资!中国人喜欢团圆,追求喜剧效果。即使像“梁祝”一样活着不能成婚,死了也要化成蝴蝶在一起,浪漫而唯美。俄罗斯人生来悲观,居安思危,万事往坏里想:商品出口——资源流失,商品进口——让外国人把钱赚走了,资本出口——资金外逃,资本进口——外资控制俄罗斯经济。俄罗斯人有浓重的悲剧情结。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有很浓厚的悲剧色彩。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