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赋能 学用贯通 持续推动中心组学习提质增效
◎甘肃省陇南市委宣传部
陇南市始终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有效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构建“责任闭环、机制护航、学用转化”工作体系,通过建立实施“1+3+6”学习机制,推动中心组学习从“规范开展”向“提质增效”跃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根基、聚合力。
高点推动,压实责任体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创新机制,落实规范程序。围绕提升学习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创新构建“1+3+6”学习机制,切实破解基层“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主题不聚焦”等难题。一是建“1支队伍”强保障。从全市各级党委(党组)遴选166名骨干组建专业化学习秘书队伍,开展4期专题培训,明确“会前酝酿主题、会中精准记录、会后梳理成果”全链条职责,成为学习规范开展的坚实支撑。二是定“3项制度”筑防线。制度化开展列席旁听,组建60人专家库,按照“会前对接审核—会中现场点评—会后访谈调研—及时反馈整改”分批次对各级党委(党组)开展全覆盖旁听。制度化开展学情通报,按季度分析学情动态,按年度发布学情通报,推广“互动研讨+成果清单”“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等6类创新做法。制度化开展考核评价,将学习成效细化为“计划制订、研讨深度、成果转化”等6项指标,纳入巡察和年度考核,权重占比达10%,推动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为“硬约束”。三是统“6学联动”提质效。建立“领导带头学、研讨交流学、实地调研学、以讲促干学、现场观摩学、线上线下同步学”模式。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累计撰写心得体会219篇,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参加现场教学120余场,有效实现学理论、强本领、促提升。利用“学习强国”“新陇南”客户端等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开展线上学习,累计参与人次超465万,破解“工学矛盾”难题。
注重实效,做实学用转化。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形成“学习—研讨—调研—实践”的良性循环。一是专家辅导拓视野。每季度举办“陇南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专家开展专题辅导,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生态保护”等主题提供理论“盛宴”。二是专题研讨解难题。召开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37名市级领导、6名县级领导聚焦“三城五地”建设、“四抓四提”重点举措开展专题研讨,梳理形成12类对策建议,转化为26份政策文件。三是调研实践出成果。将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结合,精准选题、蹲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52篇,其中《全市矿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专题调研报告》等,有效推动解决了矿业发展、避险搬迁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陇南市一例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闭环督导,夯实长效根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列席旁听—问题整改—成效评估”督导体系,持续校准学习方向,提升规范化水平。一是全流程旁听指导。组建24个市级工作组,对115个党委(党组)全覆盖旁听,通过“查资料、听现场、提建议”等方式,指问题、教方法、抓整改,并同步指导县(区)开展列席旁听和自查自纠。二是动态整改提质效。建立“学习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针对“学习形式单一”问题,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试点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年轻干部参与度提升60%;针对“基层覆盖难”问题,实行“分组包片、逐年覆盖”计划,系统解决共性问题、靶向解决个性问题。三是考核激励强导向。将学习成效与干部考核等挂钩,对学习规范、成果突出的单位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连续两年考核靠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实现学习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谋划”,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