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首页  |  
  2. 加入收藏  |  
  3. 联系我们:010-64054526    010-84039269
首页 > 政策解读
努力做“两懂一会”理论宣讲工作者
发表时间:2019-05-10    来源:《时事报告》网站编辑:单 良晨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在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上下真功夫、硬功夫。

  ◎虞爱华

   

  思想引领,理论先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在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上下真功夫、硬功夫。

   一、懂理论,掌握“看家本领”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习近平同志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从事理论宣讲,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做“传道者”的工作。如果学得不深不透、似懂非懂,难免当“复读机”照本宣科,搞“假把式”走走过场,使宣讲工作陷入形式主义窠臼。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伟大要让人懂,首先自己要懂,讲自己所信的、做自己所讲的。

  要懂精髓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博大精深,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把握精华精髓,才能把握这一思想最本质的东西,取得“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效果。如果理论上学得不彻底,宣讲中就难以说服人。在理论学习上,理论宣讲工作者要舍得花精力,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其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不断增强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力和把握力。作为宣讲工作者,生逢盛世,能为党做“举旗帜”的工作,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是自豪的,更是自信的。要在学懂弄通、对标对表中磨炼担当的“宽肩膀”、砥砺宣讲的“真本领”,把党的思想旗帜坚定执着、一以贯之高高举起来。旗帜举得越高,就越能让人们看清辉煌成就背后的大逻辑,从而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淮南师范学院“领袖人生”系列课暨“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授课现场  安徽省委宣传部∕提供

  

  要懂伟大情怀。理论越是深刻,情感越是深沉;思想越是伟大,情怀越是伟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我们党的真理力量,习近平同志身上展现的信念、意志、胸襟和情怀,体现了党的领袖的人格力量。忠诚源于信仰,追随来自认同。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的真理伟力和人格魅力,体悟贯穿其中的豪迈自信之情、坚定执着之志、炽热赤子之心、担当无畏之魄和许党许国之坚,感悟我们党初心使命、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从灵魂深处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核心的事当核心办,推动宣讲普及走深走实走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内心拥戴和信赖习近平总书记,做到风浪越大挑战越大越要依靠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形成“千军万马看统帅指挥、攻坚克难听领袖号令”的磅礴之势,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要懂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灵魂。我们常说,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个“所以然”,重要的方面,就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不少基层宣讲员反映,现在有许多实践课题、重大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讲清楚“怎么看、怎么办”。看清楚才能讲明白。“看问题”,要会“看”,看得准、看得清、看得透、看得全。这其实也是立场、观点、方法的问题。因此,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使宣讲阐释更好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帮助人们廓清思想迷雾、把握前进方向。

  二、懂群众,做到“有的放矢”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宣讲是面对面的群众工作,在“头脑里搞建设”,“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群众路线,“听懂群众讲的话、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如果理论脱离群众,不问对象、不知需求地讲上一通,既是对工作的懈怠,也是对群众的敷衍,更是官僚主义作祟。

  要尊重贴近群众。贴近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事业发展如此,理论宣讲同样如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好的理论宣讲,既要“心中有书”,又要“目中有人”,自觉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越是网络通信发达、观念多样多元,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当作最好的老师。去年,我省从省市党委宣传部和省直宣口单位班子成员,到105名县级党委宣传部长、1200多名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大调研,从中获取“带露珠”的第一手资料,采集“冒热气”的生动案例,学习“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有效破解了理论到达群众“最后一米”的难题。

  要理解关心群众。习近平同志指出,“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读懂人心才能打动人心,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理论宣讲是人与人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尤其需要换位思考、平等交流,在推己及人中促进情感互动,在以心换心中实现思想共鸣,从而产生直击人心的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做到像习近平同志那样知之深、爱之切,深入了解群众的心理心态心情,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惑,把争取人心的工作做得更好。找准宣讲的切入点,善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把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髓讲清楚,把党中央的惠民利民政策讲明白,让人民群众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同时,要下足“化”的功夫,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要强化大众视野、百姓视角,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讲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使宣讲化为凝聚力、正能量,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安徽省首期“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启动仪式暨安徽省志愿者宣讲队授旗仪式举行  安徽省委宣传部∕提供

  

  要教育引导群众。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中的困难、转型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甚至一些“甜蜜的烦恼”,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困惑着人们的思想。要密切跟踪社情舆情动态,加强政策解读,加强情况说明,做好析事明理、释疑解惑、活血化瘀的工作,帮助人们理顺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回避矛盾,群众困惑什么就回答什么,群众关切什么就回应什么,有针对性辨是非、晓利害、指方向,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致力推动“三大变革”、打好“三大攻坚战”,致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说群众利益,这是最大的利益。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要坚持群众在哪儿就宣讲到哪儿,多在群众方便的时间、多用群众喜爱的方式开展宣讲阐释,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引导不迎合,决不“为了流量,不顾‘吃相’”,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决心和干劲,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苦干实干。

  三、会宣讲,力求“润物无声”

  习近平同志强调,“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理论宣讲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艺术性都很强,只有具体,才能深入,既要深入,又要浅出,从而推动思想甘露滋润群众的心田,努力达到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的最佳效果。

  要讲出区分感。“串皮不入肉,雨过地皮湿。”在网络信息时代,“大水漫灌”“老少皆宜”式的宣讲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对此,我们充分考虑时度效,以基层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在全省探索推进分类分众分时“三分法”宣讲,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讲解、精准“滴灌”。“分类讲”,就是在内容上,既通盘整体安排,又分门别类进行,按专题、分领域展开,把准基调,把握分寸,不搞“一勺烩”“一锅煮”,不搞“一个通稿念到底”。“分众讲”,就是在对象上,搞清受众的基本构成,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分众定策,“量体裁衣”,努力实现有效供给、全面覆盖。“分时讲”,就是在时机上,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适时推出相关主题宣讲,“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为什么人定什么调”。仅去年底以来,我省就有5200多名理论宣讲志愿者,采用“三分法”宣讲方式,在全省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等系列活动1.2万多场次,受众超100万人。有群众说,“现在的宣讲每听一次都是一次‘加餐进补’”。

  要讲出带入感。如果理论宣讲讲得刻板深奥、生涩枯燥,宣讲效果难免南辕北辙,也难免发生“台上很累、台下瞌睡”的现象。从传播规律看,讲故事最有吸引力,是思想的最好载体。会讲故事,就是话语权。习近平同志就是亲身讲故事、亲自做宣介的大家,无论国内重大会议、视察调研时的讲话谈话,还是出访时的致辞演讲,都将治国理政的思想和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之中,不仅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而且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从事理论宣讲工作需要深入学习和遵循的。“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要把讲故事作为开展宣讲的基本功,借鉴央视《平“语”近人》等品牌讲述,做强安徽《理响新时代》等电视理论栏目节目,创新方式、丰富表达,寻找共鸣点,增强带入感,让受众沿着宣讲希望的方向走。“高手在民间。”要广泛动员和培训,用好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文化工作者以及新老乡贤、文化能人、致富能手等社会力量,组建宏大的志愿宣讲员队伍,多用以“事”说理、依“案”释理、举“例”明理的方法,带动和促进主流思想得到更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同选择。

  要讲出画面感。一幅好的画作会震撼人的心灵,蕴含画面的话语同样会引起人的共鸣。宣讲的画面表现力、话语具象化,影响着受众对宣讲内容的认同度。如何讲出画面感?关键靠“三用”。多用细节描述。细节决定成败,场景容易记牢。比如,党的十九大代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用数字列举向大会发来贺电贺信的国家和政党,并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和全体代表齐唱国歌,代表们热泪盈眶的过程,再现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场景,让听众感同身受。巧用语言修辞。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中具有画面感的精辟论断很多,像“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虎拍蝇猎狐”等,还运用“大白话”和网言网语,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蛮拼的”,“追梦人”,等等。用好大众化语言、网言网语,往往能更好传递思想和感情。善用新形式新技术。统筹运用地方戏剧、曲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注重运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相互借力、相互贯通,艺理兼具、情景交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阐释普及矩阵,达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效果,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

    (作者为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要闻
网络教学
专题资料库
公务员考试
视频
微信截图_20220823102725.png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109533&encoding=UTF-8&data=AE33HQAAAF8AAIOSAAAAAQAw5Yqq5Yqb5YGa4oCc5Lik5oeC5LiA5Lya4oCd55CG6K665a6j6K6y5bel5L2c6ICFAAAAAAAAAAAAAAAuMCwCFC5kvuzYPYYoyHjAFlA6saTf9SCIAhQE4R_1XxjOVqQ1Nu_2-VwYHu0xP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109533&encoding=UTF-8&data=AE33HQAAAF8AAIOSAAAAAQAw5Yqq5Yqb5YGa4oCc5Lik5oeC5LiA5Lya4oCd55CG6K665a6j6K6y5bel5L2c6ICFAAAAAAAAAAAAAAAuMCwCFFP6TC_FCmBZXKg3JvhqF2CNUmflAhQsDzA8R5IyBeEzERlsc8Cp-aKzt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