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大学 > 教学经验谈
牢记“六要”标准 上好思政课
发表时间:2022-04-01    来源:人民论坛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提出“六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2022年3月1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 

  如今,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历史故事、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元素的“思政大餐”。思政课发生的变化也来源于每个思政课教师的努力,“六要”“八个相统一”言简意赅,深刻精辟,是上好思政课的方向和思政课教师的遵循。 

  思政课教师要可信、可敬、可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这就是“六要”标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就要懂得学生,赢得信任,利用课前、课间和课后的所有机会走近学生,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譬如,思政课容易给学生形成说教的印象,那我们就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既是对学生听课情况的检查,也把笑容和期待、鼓励、信任的眼神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还可以随时请身边的同学参与,很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老师用亲和的魅力、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思政课才更有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要乐为、敢为、有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树立了“乐为”的思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自然显现,对学生也起表率作用。“乐为”表现为“在马言马”,有立场有能力。要按照“六要”标准去做,把思政课当成一番事业、一种情怀、一个理想,就会去啃难啃的骨头。理论之所以难讲,学生之所以听不懂,是因为书面的理论语言没有转换为大众化语言,备课的意义在于钻研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掰开了揉碎了,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这是一个艰苦的再加工的过程。“乐为”的前提下,“敢为”“有为”就不难做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成为校园里的“爆款”。譬如,北京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2000个座位场场爆满;复旦大学120个名额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吸引了400多名学生报名。 

  思政课教师要用心、用情、用力。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舞台已经打开,一方面,老师要用心、用情、用力探索如何把社会“大思政课”和课堂“小思政课”紧密融合;一方面要探索如何用同学们创作的作品搭建“大思政课”平台,用好网络课堂。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做学网、懂网、用网的行家里手,思政课也要开到网上,一大波老师已经走进了网络讲堂,也有一大波老师开设了网络工作室,因为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是大学生的最爱。让这些智媒加持网络思政,那么,学生可以在你来我“网”中实现创新聚力的育人效果。各种实景课堂、田间地头等创新方式让学生对思政课“学起来”“爱起来”“懂起来”“信起来”“用起来”,教学效果“亮起来”,真正使思政课成为“金课”。 

  (作者:刘咏燕,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