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职教 > 职教时事政策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学者这样说!
发表时间:2023-04-04    来源:新华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3月26日,在浙江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举行的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出发,分享了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杜志雄 

  职业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华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在农业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杜志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由于乡村振兴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面临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农产品销售越来越需要从过去单纯地卖产品向“既卖产品也卖(展示)产品的生产过程”转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产业振兴是以农业为基础,向产业融合发展,这对当前农村产业的从业者或“新农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开展好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当前的“新农人”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念和预判能力,要一专多能:既要当好生产者,又要当好投资者;既要当好经营者,又要当好销售者。对此,职业教育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已经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更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所以,职业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刘晓 

  职业教育在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基础性支撑者的角色 

  新华网:您认为职业教育在服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存在哪些现实挑战? 

  刘晓:职业教育在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基础性支撑者的角色定位,推进以人才为引领,实现乡村人才“能培养、引得来、留得住”的振兴目标。

  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还存在几个现实挑战,如乡村振兴技能培训体系的基础能力与平台建设较为薄弱的问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导致培训内容与农村实际、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存在特殊性和广泛性、群体类型多样、整体文化水平差异明显、技术水平同样参差不齐等。

  我建议职业院校能够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下沉到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村,围绕乡村振兴以及农民的需求,开发出一些能够落地的职业课程。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唐智彬 

  要以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网:在农业强国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唐智彬: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要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来推动实现中国式农民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乡村,贴近农民,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方式,解决乡村新型工匠培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培养现代化新农民和更多职业农民。

  二要以产教融合助推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要面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县域产业,以技能传承、技术创新、技术服务以及新技能培训与扩散,推动构建县域产教融合体,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职业教育力量。

  三要助力乡村治理,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式农村现代化。要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满足人民对更高教育质量、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农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 张亨利 

  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为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新华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在这一新机遇和新挑战下,可否分享一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有效发挥高校作用、服务地方发展上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张亨利:当前,乡村振兴正阔步前行。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在农科院基础上创办的高职院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守以农立校办学定位,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积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为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动力。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地。紧跟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不断迭代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校院共治、专所共融、科教融汇”的办学模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更多创新型、技能型、高素质的人才。

  二是强化“科学研究”,助力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的行动号召,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浙南作物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应用性科研。

  三是强化“社会服务”,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依托高校智库优势,坚持“一地一策”开展“立地式”社会服务,与各县(市、区)共建地方实体产业研究院,探索校地合作、共赢发展的新路径;依托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温州乡村振兴学院等载体,探索科技助力共富的创新路径;依托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队等群体,把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到乡村一线,把创新知识和技术传遍千家万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更多“金产业”。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浙江省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赵降英 

  农业职业教育迎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春天 

  新华网: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赋予职业院校新的使命。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如何面向社会和市场培养涉农技能技术人才? 

  赵降英: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迎来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春天。我们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创推”一体培养“智慧新农匠”的特色办学路径,实现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同频共振。

  一方面,精准定位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智慧+”课程体系,践行“产学研创推”全链条培养路径,全面增强人才适应性,培养“爱农业、懂技术、知数字、善管理、会创业、能带富”的“智慧新农匠”;

  另一方面,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多跨融通,首创在农科院基础上办高职的机制,打造农科教一体资源共享格局,形成产学研结合示范效应。

  我们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破题,精准定位农业智慧化趋势,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建立系统适应产业振兴的专业体系,将新理念融入人才链,建立精准适应人才振兴的教学体系,依托多平台赋能教育链,建立全面适应乡村振兴的协同体系。

  我们首创“校院企”一体化的产教直接融合新模式,建成1.6万平方米的浙南农业科创园,共建产教融合宠物医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属第一动物医院等,真正培养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人才。

 

  温州神鹿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优秀校友 黄文斌 

  精准育种,为农户挖掘新的增收空间 

  新华网:种子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您多年从事育种工作,具有丰富经验,请谈谈如何更好实现科技助农、推广富农? 

  黄文斌: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我国一直把种业定为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农民而言,农业基础打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新品种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会给农民带来新机遇。所以我们在育种方面格外注重种子资源的创新,不断研发新的生物技术应用,加快育种的进程,采取精准化育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育种目标是,除了考虑高产量外,还要考虑高品质品种,以满足大众化需求,即既要育出好卖、好种、好看、好吃的品种,又要育出营养价值高的品种。这样,才能为农户挖掘新的增收空间。

 

  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优秀校友 雷大锋 

  农业一线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新华网:作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您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助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您有哪些经验做法? 

  雷大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作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一名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用年轻人的思维、创业者的姿态,带领农户抱团谋发展。

  现在农业方面还是非常缺少专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生产一线的更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老年化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特别是随着农业数字化、农业自动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去发展。我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广阔的农村去,深耕农业一线,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服务三农,这里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共享健康未来”的理念,以销售和品牌为导向,致力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致力于本土农业从“体力型农业”向“智慧型农业”“快乐型农业”“都市农业”的转变,让农业变得轻松快乐。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统筹:胡炎桢

  核校:张灵

  文字整理:朱建波 陈晓莉

  鸣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