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读书会丨全球变局下的中国制造:价值链攀升的动力、路径与模式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湖南大学教授祝树金所著专著《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究》,立足学术前沿,回应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该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项目(22&ZD1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73040)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聚焦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这一核心议题,构建递进式研究框架,系统回答了中国制造由大转强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解决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瓶颈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为全球产业格局转型提出了作者本人的中国方案。
彰显问题意识,研究破解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困局
该书紧扣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型的时代命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制造业发展关键症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完备的工业体系、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成功跻身全球制造大国行列。然而面临“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不高、标准建设处于劣势等短板,整体上位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作者在科学评估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动态演变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在核心技术突破、品牌价值塑造与供应链主导权掌控等方面面临的具体挑战。本书特点之一是作者对上述问题做了大量非常规范的定量分析,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研究不止于“破题”,更重在“解题”。该书从我国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出发,定量地探讨了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基础;通过系统研究,完成从识别“大而不强”真问题到构建“由大到强”新路径的量化探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注重理论创新,探索发展中大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框架范式
长期以来,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多以发达国家为核心,对发展中国家如何突破“低端锁定”缺乏系统理论阐释与路径指引。该书研究,一方面,拓展并丰富了国际贸易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紧扣全球价值链攀升从“被动嵌入”转变为“主动重构”的核心矛盾转变,破解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的结构增长路径难题;另一方面,构建“动力机制、基本路径和发展模式”三维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质量升级与标准治理并重、服务化转型等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路径及效应。
在动力机制层面,该书强调需从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动能转变,着力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在基本路径层面,指出标准不仅是对质量的“硬约束”,更是制造强国的底气与生命线,需加强“质量升级”和“标准引领”协同联动,形成“内推外引”的高质量发展引擎;在发展模式层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揭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中国制造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两端挤压”困境的重要发展模式。
具有实践导向,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该书的政策建议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部分建议深度契合了一些国家政策文件内容。在质量标准层面,书中秉承“以创新引领标准、以标准提高质量”的思路,提出推进全流程质量标准化等具体路径,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部署同向而行,为制造业抢占国际标准话语权指明实践方向。
在产业转型与开放合作方面,书中提出科学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建议,如构建示范案例库、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在《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得到具体体现;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产业政策向功能性转型的主张,既契合“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要求,也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从“被动嵌入”到“主动引领”的跨越贡献了决策参考。
总体来看,《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究》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专著。该书为读者理解中国制造转型、把握全球产业竞争态势,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研究全球产业链中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价值链升级问题上,我本人比较偏好案例研究,通过解剖“一只麻雀”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研究方式有其自身固有的问题,却可能为决策者提供更为明确、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研究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典型实例,如京东方液晶显示屏、比亚迪汽车等案例,在总结归纳这些案例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可能会更为清晰地给读者展示出“攀升”的条件和路径。
期待作者持续追踪国际产业格局的动态演变,进一步深化对全球价值链攀升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的研究;特别是加强理论探索与现实应用相结合,围绕国际规则变化、产业链韧性构建与安全水平提升等关键领域,开展更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研判分析,从而为我国“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