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告 > 时事课堂
2015 年高考政治试题与《时事》
2016-03-07 10:04:00  来源:《时事 高中》
 

  纵观历年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其基本结构都是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是理论主线,即学科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二是情境主线,即当年的时政热点。理论主线的考查是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主线为背景,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在理论与现实交织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2015 年高考的政治试题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2014 年至2015 年的中国,围绕着“大改革”和“大调整”两大主题不断发展。如果说2014 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那么,2015 年就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延续了2014 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这一年的时政热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新跨越,二是深化改革与惠及民生,三是弘扬宪法与依法治国,四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五是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这些热点问题在2014 2015 学年度《时事》中尽显,同时在2015 年的高考试题中充分体现。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新跨越

  2014 12 9 日至11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这九大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例如: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 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时事》1 期要事点评《经济步入新常态》、2 期《新常态,怎么看》、4 期《新常态新动力》、5 期《〈报告〉里面看亮点》、6 期《三大战略:助跑中国经济》等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充分揭示了“新常态、新跨越”的深刻内涵。

  从今年各地的高考题来看,对这一主题的内容也进行了充分考查。例如:全国课标Ⅰ卷38 题(2),北京卷33 题、40 题,天津卷7 题、12题,山东卷41 题,四川卷12 题、13 题,浙江卷41 题,安徽卷38 题,福建卷39 题(1),广东卷36 题(1),重庆卷6 题等。

  二、深化改革与惠及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时事》对“改革”“民生”这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例如12 期《新中国65 年梦想正扬帆》,2 期要事点评《高考改革显公平》,4 期《改革敢啃“硬骨头”》,5 期《〈报告〉里的“定心丸”》,6 期《足球改革为啥是大事?》等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5 年高考,这部分内容体现在全国课标Ⅰ卷13 题,浙江卷30 题、31 题,四川卷8 题、12 题,江苏卷3 题、28 题中。

  三、弘扬宪法与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2014 10 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 28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时事》有关上述内容主要体现在:1 期《新中国65 年梦想正扬帆(上)》,2 期《聚焦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护航中国》,3 期《宪法日里说宪法》,4 期《法治与政府》,5期《两会吹响新号角》《立法法迎来大修》等。

  “弘扬宪法与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也成为今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如:全国课标Ⅰ卷16 题、17 题,全国课标Ⅱ卷17 题,天津卷2 题,安徽卷4 题,福建卷25 题、39 题(2),江苏卷13 题、14 题、37 题,山东卷42 题,广东卷29 题、37 题,浙江卷32 题等都有体现。

  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3 3 月至2014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系列讲话,系统阐释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具有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中国梦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时事》1 期《从“李约瑟之问”说起》《一河一路:古老文化新起点》,2 期《用楹联书写当代之“和”》《心头一抹宁夏红》,3 期《美哉,中华诗词》,4 期《“看不见”的宣传》《2014 年十大科技进展》,5 期《创客的黄金时代》《我是一名政协委员》《家规,是个传家宝》,6 期《张金哲:九十五岁的儿科医生》《晒晒我家家风》等文章将这一话题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也以同样的方式创设情境,并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15 年高考,这部分内容体现在全国课标Ⅰ卷23 题、39 题(1),全国课标Ⅱ卷19 题、20 题、22 题、39 题,北京文综卷26 题、27 题、39 题,安徽卷7 题、8 题、9 题、38 题(2),福建卷29 题、30 题、39 题(4),天津卷10 题、11 题、14 题,山东卷30~32 题、43 题,浙江卷34 题、35 题、40 题(1),广东卷31 题、32 题、37 题(2),四川卷13 题(3),重庆卷11 题、12 题,江苏卷18~23 题、37 题(1)中。

  五、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传统上注重邻里之情,现在用“亲、诚、惠、容”来诠释周边理念,就把中国与周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情感高度,用“情”粘合、塑造中国同周边在利益、责任和命运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周边外交的四字理念,实际上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结合历史与现实,对中国与周边关系的一次重新定位。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态势,提出各国应该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就中国如何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了指导原则和战略构想。

  《时事》1 期《中拉合作,好棋》《他们都有一颗“中国心”》,2 期《新中国65 年梦想正扬帆(下)》《我国加入了哪些区域性组织?》,3 期《构建中国特色外交》《互联互通是篇大文章》《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理性看待东亚未来》,4 期《落子世界大棋局》《抗击埃博拉的白衣战士》,5 期《欧盟的新“三座大山”》,6 期《亚投行魅力四射》《战后国际秩序不容颠覆》等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一热点。

  各地高考题如全国课标Ⅰ卷19 题,天津卷3 题,安徽卷6 题,福建卷27 题,广东卷28 题,重庆卷9 题、14 题,江苏卷4 题、36 题等围绕这一主题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纵览历年高考政治试题,无一例外以当年的时政热点作为命题主要案例素材,并针对案例设计问题,考查核心概念、知识与能力。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对《时事》的使用,捕捉时政热点素材,找到时政热点与教材的联系,在联系中把握教材知识,并学会利用教材知识有效地解读时政热点。只有这样做,才能在高考中赢得主动。

责任编辑:王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