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告 > 时事课堂
解题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2016-03-28 19:19:00  来源:《时事 高中》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曾阳

  高考试题考查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科知识侧重试题对思维内容的考查,思维策略、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侧重试题对思维形式的考查,它是学科知识点等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换句话说,是试题被抽掉具体内容后所留下的框架结构,它不受限于具体的学科知识。

  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目标,学科知识只是其载体。这要求考生在落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重视优化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答政治题最突出的感觉是找对应关系吗?

  有次我问一些高三文科生:你们认为解答政治题,特别是主观题,最重要的感觉应该是什么?这些同学一致回答:找试题材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我又问:那怎么拿高分呢?他们说,要把答案写正确、写全面和写细致。

  真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一道主观题,检验一下他们的经验是否可靠。

  【例题1】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

  全球研发投入及占GDP比重(1981-2030年)

  年份        研发投入(亿美元)        占GDP比重(%)

  1981        5242        2.0

  1990        5545        1.5

  2000        10310        2.2

  2009        11601        1.8

  2020        17842        2.0

  2030        35968        3.0

  注:按2000年购买力平价计算。

  描述上表预测的趋势,并分析在经济领域,中国致力于进入全球创新型国家行列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①未来全球科技研发投入增加,占GDP比重大幅上升。

  ②中国应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全球水平。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发项目,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应制定财政投入、税收减免等支持性政策,促进科技资源配置。(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这道题的时政背景是“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小问“描述上表预测的趋势”的答案难度较小,不赘述了。

  第二小问“分析在经济领域,中国致力于进入全球创新型国家行列应该怎样做”,凡是想通过“找对应关系”解答试题的考生,都会有“往下无路可走”的感觉。以往做题“找对应关系”,试题材料基本能用笔“画”出或“概括”出一些关键词的,你只需要按照关键词的提示顺藤摸瓜,就能大体找出答案中的知识点了。而例题1则不然,不少同学几乎找不到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例题1属于“演绎类试题”,而上述同学的经验来源于“归纳类试题”。人的思维从一般到特殊,属于演绎;从特殊到一般,属于归纳。这两者在思维的进程方向上完全相反。我们把例题1答案②的思维形式,用结构图表示出来:

  

  

  从该题的形式结构图可见,答案是确定“解答线索或角度”后,从“理论知识(一般)”推导出“现实分析(特殊)”的。“理论知识(一般)”更偏向于学科知识,“现实分析(特殊)”更偏向于对本题情境信息的具体分析。

  做演绎类试题,你是不能从材料中的特殊性认识直接概括出答案的普遍性认识的(这属于解答归纳类试题的办法)。同学们必须根据设问指向,提取和调用储备知识,形成答题思路,构建答题框架,进行推理或论证,从无到有地去“想”答案,而不是在材料中辨识关键词。所以,从总体上看,解答演绎类试题会比归纳类试题的难度更大一些。

  这些年的高考,演绎类试题、演绎和归纳综合类试题的比重较大,这个高考趋向必须十分明确,避免在平时训练和考试时犯方向性错误。

  ??做归纳类试题是直接将材料信息与答案要点进行对接吗?

  不同种类的归纳类试题会有不同的特点。首先,有些特意降低难度的归纳类试题,只是要求考生把试题材料信息与答案要点做简单的、直接的对接。解答这种题的关键,确实是“画”材料中的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转换成答案。

  【例题2】

  材料一:某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社区公众微信平台,原本咨询政策法规、查看活动通知等要到居委会或公告栏了解的信息,现在通过“掌上”平台就一清二楚了。居民们通过微信平台,还可以与居委会互动。

  材料二:社区各种社团的成员,纷纷在该居委会建立的微信平台上出谋划策,整个社区都活跃起来了。

  材料三:这个居委会还组织志愿者,帮助社区的爷爷奶奶们玩转微信、预防诈骗……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居民们是怎样共建祥和文明社区的。

  【参考答案】

  ①该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居委会建立社区公众微信平台,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新渠道,方便了居民信息查询、互动沟通和参与社区建设。③社团成员利用居委会建立的微信平台参与社团决策,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④居委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我教育,志愿者帮助社区老人,使社区环境更加祥和。

  这道题以社区居民的基层群众自治为切口,以社会治理为时政背景进行考查。下面是对该题思维形式的结构化:

  

  其次,归纳类试题中还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仔细分析材料信息,“概括”出关键词来。

  【例题3】

  晋商在繁华的市镇建会馆、筑戏台,一则招揽客户,联络情感;二则听听乡音,聊解思乡之苦。

  晋商常常不惜重金邀聘家乡戏班演出山西梆子,或出资成立戏班。还有晋商扶持艺人和文人研制新腔,将原有的梆子腔揉进晋中秧歌,对伴奏乐器进行改革,演出后得到商贾和群众的喜爱。

  山西梆子与省外的声腔结合后,又衍生出了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一些新的剧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梆子戏是怎样发展的。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晋商对梆子戏提出需求,并提供财力支持。

  ②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山西梆子继承原有声腔,推陈出新。

  ③商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山西梆子随晋商走向省外。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山西梆子与省外声腔结合,形成新的梆子剧种。

  本题以北方梆子戏为素材,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味道,同时又凸显出理性分析。下面我们图解答题思路:

   

  由于解答本题基本上按照材料中的文字顺序,所以思维形式结构中的“解答线索或角度”一项可以省略。例题3比例题2多了“概括关键词”的中介环节,是因为试题隐藏了材料信息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特意不让考生“画”出关键词来,而是要求“找”出关键词,即在考生的思维过程中鉴别其概括力。那么,有些同学的答题口诀“‘画’关键词”就应该更新为“‘找’或‘概括’关键词”了。同学们应该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掌握某些应试技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哪种与创造性思维更相关?

  虽然高考考查演绎类试题比重较大,但事实上是归纳法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更为紧密。演绎思维是从一般性(普遍性)到特殊性的。在哲学课上,同学们曾经学过,“一般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运用演绎法获得的结论未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推断的结论并不具备开拓性、突破性,所以,其创新性较弱。而归纳思维是从特殊性抽象出一般性的,运用归纳法能获得新知,所以,归纳法是实现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有些同学刚开始习惯于做归纳类试题,后来专注于强化训练演绎类试题,顺手了,再回到归纳类试题却忘记了答法。当套用演绎类试题的解答方法时,在模拟考试中失分严重。作为思维能力强的考生,应自如、综合地运用两种方法,以应对不断创新的两类试题。

责任编辑:王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