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告 > 聚焦 > 高中版
西奔东走的乌克兰
2014-11-18 16:17:00  来源:《时事高中》2014-2015学年02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熊爱宗

  2014年9月16日,乌克兰议会相继通过两项决议。一个是批准本国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2020年再考虑加入欧盟;另一个是给予东部分离主义地区为期三年的“特殊地位”待遇。这几年,乌克兰执意要向欧盟投怀送抱,但东部地区却不同意,闹着离家出走。如今,克里米亚已经走了,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卢甘斯克也要走。

  经济持续处于困境的乌克兰,希望走一条“西式民主”路,过上欧美般的生活。但向西转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在俄罗斯身边的桥头堡,俄罗斯自然不高兴。正是因为乌克兰执意“向西走”,引发大国博弈,自己成了一颗被东拉西扯的棋子。

  1990年脱离苏联后,乌克兰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三权分立、多党选举、全民投票,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模式。来看看乌克兰走过的“民主”:2004年,亲西方的尤先科在总统竞选中输给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尤先科认为选举不公,号召支持者上街示威游行,掀起“橙色革命”。尤先科如愿当选总统,季莫申科为总理。2010年,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尤先科竞选总统失败,季莫申科下台被投入监狱。2014年,亚努科维奇被迫下台并受到通缉,季莫申科被释放,波罗申科当选现任总统。

  政治的放任还催生了乌克兰20多年组建了近200多个政党。为了赢得选举,各政党竞相迎合选民,公然挑动地区矛盾、民族矛盾,最终酿成东部地区“出走”后果。

  就这样,“民主”在乌克兰变成了政治寡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变成了分离祖国、游行抗争、自由放任的推手,造成了民族不和、一盘散沙的现状。

  乌克兰原本是前苏联和东欧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短短20多年,却变成了一个动荡不堪的“垫底国”。2013年,乌克兰人均实际GDP为3911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70%,而这段时间中国人均GDP增加了30多倍。乌克兰社会也屡屡陷入动荡,目前已经有超过28.5万的难民,超过3600名平民丧生,8700多人受伤。

  最近几年,乌克兰同样的命运还降临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埃及等国家身上。他们大多接受西方“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但都陷入动荡之中。

  民主是文明的标志,但西方民主并不是万能良药。民主的实现是需要若干条件的,如较高的经济水平、庞大的中产阶级、成熟的政党制度、具有共识的政治文化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国家完整、民族团结、信仰包容等国家民族认同。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这个国家的传统和现实条件。衡量政治制度优劣的关键,主要是看这种制度是否能够实现富国强民,增强综合国力。没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结合本国国情,把国家命运寄托于别人身上,只能在真正的民主化道路上越走越错。

责任编辑:王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