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告 > 聚焦 > 如何抓住新型城镇化红利 > 评论精选
全球智慧城市兴起
2014-02-20 15:06:00  来源:《时事报告》
 

  建设智慧城市,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指数。目前,全球至少有200个城市正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其中一些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美国 用物联网连接资源智能化响应市民需求

  2009年1月, IBM总裁彭明盛正式向奥巴马政府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建议投资建设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2009年9月,艾奥瓦州迪比克市和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

  迪比克市风景秀丽,密西西比河贯穿城区,它是美国最为宜居的城市之一。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迪比克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数字化并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进而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迪比克市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

  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

  为了提高公交系统的载客量和服务质量,迪比克市下足工夫,一方面通过和IBM公司合作,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追踪公交路线的载客量,另一方面借助数百名志愿者乘客的帮助,统计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和地点等数据,以便更好地规划交通路线和提高公交系统的调度效率。

  欧洲 提高交通智能程度保障出行畅通

  早在2007年,欧盟就提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欧盟对于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机动性、智慧居住以及智慧人等6个方面。

  评估结果显示,瑞典、芬兰、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和奥地利等国家的城市智慧程度比较高。欧盟国家在通过改善交通,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城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该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借助这些设备,该市在周一至周五6时30分至18时30分之间对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税,从而使交通拥堵水平降低了25%,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40%。

  另外一个例子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个素有“自行车之城”的城市在绿色交通方面成绩斐然。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轨道交通,该市通过统筹规划,力保市民在家门口1公里之内就能使用到轨道交通。1公里路的交通显然还要依赖群众基础深厚的自行车。

  除了修建3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以及沿途配备修理等服务设施外,他们还为自行车提供射频识别或全球定位服务,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

  韩国 建设“智慧首尔”81项行政服务智能化

  2003年,韩国政府推出“U-Korea”发展战略,希望把韩国建设成智能社会。“U”是英文单词“Ubiquitous”(无所不在)的简写。这个发展战略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把韩国所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从而促进韩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这一个国家级宏观战略具体通过建设“U-City”来实现。“U-City”把信息技术包含在所有的城市元素中,使市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访问和使用城市元素。

  在建设“U-City”的基础上,2011年6月,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向世界展示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雄心。除了志在通过促进绿色交通达到节能减排,以及通过促进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达到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之外,首尔在促进市民生活方式变革方面也有宏伟目标。

  首尔提出,到2015年将利用智能手机办公,解决市民的需要。市民在任何公共场所都可以免费使用无线网络,行政、福利、生活等所有领域都将通过信息技术服务市民,实现使用智能机器的“灵活办公”。

  此外,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提供的行政服务,将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由首尔市、区及市的下属机关提供的3万余项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预约工作也将被统合到一处进行,以方便市民。

  新加坡 远程医疗成现实教室实现无纸化

  2006年6月,新加坡启动了“iN2015”计划,目标是通过40亿新元的投资,到2015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城市国家。

  “iN2015”计划主要内容是,探讨未来10年内包括感应技术、生物识别、纳米科技等科技发展趋势,说明这些科技的演进将带动信息通信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建构一个真正通信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在“iN2015”计划拉动下,2011年,新加坡的家庭宽带普及率和手机普及率已经分别达到85%和150%。

  难得的是,在新加坡,仅凭本地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免费的无线网络,其网速已经提高至1兆比特/秒。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新加坡信息通信产业的产值达到830亿新元,为新加坡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医疗领域,高速而普及的网络传输使得远程治疗变得可行。比如,一个行动不便、患有眼疾的老人不必亲自前往医院,医生便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摄像头观察到他眼部极为细微的病变,从而在线完成接诊。

  在教育领域,高科技元素融入教学中。在试点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触碰同步多点视频与4D环境进行互动;教室里实现无纸化,学生人手一个定制的平板电脑。

责任编辑:孙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