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首页  |  
  2. 加入收藏  |  
  3. 联系我们:010-64054526    010-84039269
首页 > 网络教学园地 > 教学经验谈
从慕课、微课到融课:武汉大学的“大思政”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网站编辑:单良晨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冠肺炎蔓延以后,武汉大学的青年学生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志愿服务,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武汉姑娘、大三学生郑欣怡是他们中的一员,她的志愿故事登上了《新闻联播》。

“抗疫中的郑欣怡们”成为武汉的温暖风景线。是什么让年轻人自发走上抗疫一线?在武汉大学“马上见”思政融课中,郑欣怡的班主任刘水静连线郑欣怡进行对话,探讨“志愿战疫中的铠甲与软肋”,挖掘志愿者家国情怀、涵养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深层次内驱力。

思政课如何关注热点,贴近时代?武汉大学用实践给出了回答:充分利用多学科和人才优势,善用“互联网+”技术,书记校长院士学者纷纷开讲,师生同台自编自导自演慕课,珞珈山形成了独特的“大思政”育人模式。

彰显战“疫”青春担当

这个春天,与樱花一样蕴含着爱和希望的,除了在一线战疫的医务人员,还有广大的青年志愿者。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郑欣怡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不仅承担在线“小老师”的工作,为父母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孩子补习功课;还坚持去武汉中百仓储百步亭花园路店分拣蔬菜。“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尽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郑欣怡的话触动了刘水静的思考,他想起古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名篇《瘗旅文》,“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不正是郑欣怡的初心吗?心潮澎湃的他说道,“这种精神,是激励我们战胜当前疫情的强大动力,是鼓舞我们在疫情结束后投身新的伟大斗争的根本力量!

疫情期间,“马上见”团队围绕家与国、志愿服务、心理防护等主题推出系列节目。《家:港湾、消逝、呵护》邀请南极科考人员王泽民和青年教师一起,讲述儿时春节记忆和南极春节趣闻,从自我之小家延伸到国家、自然之大家,阐明“家国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38日的节目中,《她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聚焦战疫中的女性志愿者,向她们的艰辛劳动和精神之光致敬。

武大线上思政课程颇有名气。2016年,武汉大学率先上线4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全部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入选首届中国大学慕课“最美慕课”(全国唯一思政课入选者),选课人数逾65;20195月,与光明日报合作打造光明理论微课,在全国高校属于首家和独家;20196月,推出精心打造的思政融课“马上见”,以“互联网+跨学科+思政课”为独特定位,打造内涵式的思政作品。

“马上见”思政融课是一档师生圆桌类谈话节目,被誉为“武大版锵锵三人行”。它以“汇聚武大优质资源、打造思政爆款产品、促进学科交流对话、营造良好教学生态”为基本理念,注重跨学科对话,强调生产“互联网作品”——要有干货、要讲人话、要重设计,打通院内外、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类资源,让思政学科走出去,真实有效地面向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

“这档融课节目的连接点很好,它挖掘其他学科的思政元素,对接思政课教学内容。”“有热点、亮点和笑点,也有争议点、痛点和怼点,话题密度大,不同学科教师的学科背景,带来不同侧面的启发和思考。”“它不回避争议命题,通过观点的争锋直击痛点,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集体焦虑。”源源不断的正面反馈,揭示了师生们乐于参与“马上见”录制和线下活动的深层原因。

凸显多学科和人才优势

如果说,“马上见”是一门线上思政融课,侧重于产出“互联网思政产品”。那么,同样是立足于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形势与政策课则是一门大气磅礴的线下思政大融课。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核心课程“4+1”中的“1”,是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学生关心天下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想把这门思政课上好,没有强大的授课队伍,是无法实现的。”武汉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心负责人说。

武汉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建设一支“有责任、有水平、有热情”的教师队伍。在武大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邂逅:校领导、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优秀企业家、大学生村官等等。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们在实践中形成共识:这门课程对实效性的要求很高。内容以国内外的形势和政策为主,涉及的问题和理论比较复杂,要求授课老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我们要既讲清楚‘国家大事’,又讲清楚‘国家大势’,使大学生知其然、认其理。”

2018年,为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全面启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推出示范课堂——“珞珈开讲”,打造既有“温度”又有“热度”的形势与政策课。

“珞珈开讲”的授课场景蔚为壮观,比如2019年推出的“珞珈开讲·同上一堂课”。校党委书记韩进以《风景为什么这边独好》为题,生动阐释“三个为什么”;校长窦贤康以《中国制度优势与一流大学建设》为题,为珞珈学子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院士,药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等一批书记、院长纷纷站上“珞珈开讲”讲台,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武大师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上一堂课”的生动局面。

除了发挥办学合力,形势与政策课注重回应学生关注和期待。疫情期间,“珞珈开讲”推动防疫抗疫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与快手平台联合推出系列线上思政融课“战疫视频公开课”,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习惯养成教育、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录制微课,为学生们提供精神食粮和实操攻略。

“居家期间,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多了,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矛盾。学校推出的战疫公开课由名师主讲,话题丰富、内容科学,既有理论也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很有启发。”许多学生反映,形势与政策课实际上担任着“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

武汉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在课堂内通过传授知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剖析事实,解决“如何看”的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熏陶,解决“是非对错”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的统一,让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建设没有围墙的思政学堂

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名师,是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该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说:“我们要通过系统学科训练,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同时也要用新技术‘连接’大学生。”

2016926日,武大一次上线4门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短短24小时内,校外选课人数便突破1.3万。

这个数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武大思政慕课迅速成为“慕课界网红”。慕课精心提炼知识点,视频生动活泼,并安排了单元测试、学生互评作业、在线讨论,组建起QQ学习群。每天还有老师“巡山”,答疑解惑。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武大思政慕课在校内外“圈粉”无数。网友点赞:入脑走心。

武大思政慕课走红有其深层原因。教师团队坚定立场,在教学内容上,广泛吸收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新素材新血液,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形式上,努力探寻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更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技术手段上,向互联网、影视制作等新技术充分开放,探索自主开发与专业外包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在庞大的校外学习群体中,既有在校生、在职教师,也有各行各业的社会学习者。

网友“秋韵”是一位老人,她在武大思政慕课讨论区发帖频繁,帖子有思想有深度,和老师的讨论互动也很热烈,“武大思政慕课为社会学习者搭建了一座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

除了像网友“秋韵”这样的爱好者,也有其它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肖意贞是浙江万里学院的青年思政课教师,她从2016年起选修武大思政慕课,“武大思政慕课参与出镜的老师之多、教学内容之创新、授课语言之幽默、课件质量之精美、教学资源之开放、线上回复之快捷等,都是其它同类慕课所少见的。”

线上的同好交流延伸到线下,肖意贞和武大思政教师合作的教改研究在推进中。让用户帮助慕课课程组生产更高质量的内容,恰恰是互联网教育的魅力所在。

师生组队带活线下课堂

在武大古色古香的十八栋附近,雪花飘落,丛林掩映间,秀雅的女教师和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并肩漫步,娓娓而谈,从“新四大发明”谈起,讨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其间穿插有趣的维族谚语……这是“武大版”光明理论微课的镜头。

“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于2017年立项,20181月启动拍摄,20195月上线,历时1年多完成。共50个知识点,总时长约621分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主导完成。出镜教师47位、学生61位,这些学生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0多个学院。马院教师和青年学生一起写脚本,一起“磨课”,成为珞珈山靓丽的风景线。

“光明理论慕课”作为“思想理论融媒体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明日报社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打造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建设理解深刻,立意高远,经验充足,将光明理论慕课交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作,令人放心。”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说。

武大马院在录制思政理论慕课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勇于探索。其中,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同台打造慕课,便是近年来进行思政课创新的尝试之一。传统课堂是典型的单向传播模式,而在慕课环境下,这种模式显然行不通——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如果没有吸引力,学生会将它定义为“水课”。

如何把“00后”网络原住民从互联网中吸引过来,是当下思政课堂面临的普遍挑战。武大思政慕课的做法是:邀请年轻人参与慕课录制全过程,一起当慕课主角,一起写脚本、改脚本、磨脚本、拍脚本。

对学生来说,全程参与慕课制作是别样学习体验。意大利藉博士生Andrea与同学刘雨萌,和曹亚雄教授一起录制“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完成这一期节目后,Andrea对相关理论有了更深认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世界各国人民有共识,认同各国的根本利益一致,每个国家和人民都要承担责任。”

“我们的成果如果不能传播到学生心里去,就不能算是成功学科。”武大马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副主任陈世锋常常思考:怎样把思政课讲得“不那么像思政课”?

陈世锋在录制“从人工智能看意识的本质”时,每年录课方式都有不同。第一年,他独自在镜头前讲;第二年,他邀请计算机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4名研究生,师生5人一起侃大山;第三年,他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陈训威老师搭档,畅谈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

“慕课拓展了教学时空,实现了学生在哪里,课程教学就延伸到哪里。”武大马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杨威指出,慕课给教师们带来一系列思考,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具备互联网意识、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等。这些思考的背后,正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体现与回归。

最强势的资源,最丰富的教材,最生动的教法,最走心的成长。从线上到线下,从慕课、微课到融课,武汉大学立德树人的“大思政”实践越走越笃实。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要闻
网络教学
专题资料库
公务员考试
视频
微信截图_20220823102725.png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826018&encoding=UTF-8&data=AFjl4gAAAF8AAMVKAAAAAQBC5LuO5oWV6K--44CB5b6u6K--5Yiw6J6N6K--77ya5q2m5rGJ5aSn5a2m55qE4oCc5aSn5oCd5pS_4oCd5a6e6Le1AAAAAAAAAAAAAAAuMCwCFB6tz0vi9-DP7ttmXlw6Euwx-RrSAhRU0LNRdqwGBjrLU5TDLi7Lvc1PJ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826018&encoding=UTF-8&data=AFjl4gAAAF8AAMVKAAAAAQBC5LuO5oWV6K--44CB5b6u6K--5Yiw6J6N6K--77ya5q2m5rGJ5aSn5a2m55qE4oCc5aSn5oCd5pS_4oCd5a6e6Le1AAAAAAAAAAAAAAAuMCwCFB1j438vKbN_J6048OoVBFn6QsZiAhQjiBMGBRq-_7TXUGgF2Lt5qv9_Q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