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政策·交流园地 > 宣传动态 >

文化张掖 彩虹之城

发表时间: 2025-08-13      来源: 《时事报告》2025/08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甘肃省张掖市委宣传部

甘肃张掖,古称甘州,因境内有甘泉而得名,西汉时期,又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凝心铸魂固本强基。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积极推进学习链、责任链、转化链“三链”融合。组织全市社科理论专家开展专项研究,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的实践路径》等标志性成果35项。推出宣讲对象“点单”、宣讲团“开单”、宣讲员“接单”、部门联合“派单”宣讲模式。深化市县(区)与河西学院地校协同攻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市委整合建立健全7个专项机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部署。定期召开舆情分析研判暨意识形态领域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会议。严格落实重大政策出台、重要信息发布舆情风险评估要求,建立“大数据监测+人工研判”双轨机制,推动线上引导和线下处置、“应对舆情”和“解决事情”相结合。重点加强对论坛等9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督管理,推进“清朗”“净网”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舆论塑形讲好故事。构建“中央厨房+市县联动”内容生产体系,推动“报、刊、台、网、端、微”同频共振,立体呈现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开放气象。联合央媒开展“新时代河西走廊”“洋记者看中国”等沉浸式采访活动100多场次。挂牌成立丝绸之路(张掖)国际传播中心。大力推进薪酬绩效改革,率先实现全国市级融媒改革试点。大力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和“推进殡葬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孝善基金”“银龄互助”等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敦厚淳良、明礼诚信成为“彩虹张掖”的精神标识。深入实施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工程,实现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957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万余场次。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行动,肃南县成功创建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构建“大思政”格局,指导开发张掖中学第五届校园心理健康节、市总工会车间里的思政课等品牌课程16个。

文化浸润激发活力。实施红色遗址保护工程,精心打造5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红色基因库数字化保护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厚植“一山一水”生态底色、“一路一廊”文化本色、“世界丹霞”品牌特色,形成“一县一品”文化产业格局。统筹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张掖段)建设,锚定“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快七彩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工作进度,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数字文旅等新业态,开发200多种文创产品。推出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实景剧《张国臂掖》、光影演艺《阿兰拉格达》等剧目,电影《天盖勒》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九天八夜》纳入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档案馆收藏计划,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全国巡演。

网站编辑: 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