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微光 聚而成炬
◎李利新
从2014年开始,阜阳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比赛,选手参赛踊跃,活动广受欢迎。比赛过后,阜阳开启“微宣讲”巡讲送讲活动。
十多年来,阜阳“微宣讲”团队从一支小小的“轻骑兵”,已成长为一支走在阜阳宣讲工作前列的“特种部队”和一块“金字招牌”。阜阳“微宣讲”工作广受关注、肯定,市委讲师团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5名宣讲员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这是怎么做到的?
用脚力“输入”,用脑力转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不掉队、不分区域、人人都有份……”宣讲员秦翠翠,以阜阳的发展思路为切入点,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进行了梳理。“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人们心里。”宣讲员温鑫用经典的概括获得台下热烈的掌声。培训座谈、示范交流、实地调研……每一个主题宣讲开始前,宣讲员都要沉入基层一线,实实在在地“输入”,才有真情实感地“输出”。
说精准语言,举鲜活案例。“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腐败是社会毒瘤,必须铲除”……“我们之所以叫消防队,不叫灭火队,是因为我们不仅要在火烧起来的时候把火灭掉,还要通过立法、执法、宣传教育让火烧不起来。其实‘消防’二字已帮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全面’。”在消防支队的“微宣讲”现场,宣讲员刘斌这样解释“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败之间的关系”,台下消防队员豁然开朗。
到什么山头,就唱什么歌。宣讲不是一帖药到病除的万能药,而是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对领导干部,要原汁原味地讲党的理论创新、形势发展和民众期盼;对职能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它们的实际工作,解读政策、提出建议、启发思考、凝聚共识;在社区,要多讲低碳环保、生活技巧、卫生保健知识;在农村,要根据时令加讲农作物栽培或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听众,一定要讲正确的、有用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话,要让人坐得住、听得懂、记得清、用得上。
地道家乡话,讲出人情味。来自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微宣讲”员,不是名家名嘴,而是阜阳当地的普通人,他们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熟悉基层。“我在村里挂职锻炼,就发现咱农民最关心三件事:孩子(生育)、面子(收入)、命根子(土地)……”宣讲员韩超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听众,人们发现,原来理论宣讲竟然也能这么有人情味。“依法治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宣讲员薛沛用秸秆禁烧、家庭暴力等故事带领听众从微观层面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大道至简,守正创新。阜阳“微宣讲”,微而显,微而实,微而温,点点微光,聚而成炬。现在的阜阳,不断有新的宣讲队伍成立,如市妇联的“巾帼宣讲团”、市纪委监委的“纪法小分队”、团市委的“青年宣讲团”、市总工会的“劳模宣讲团”等。宣讲员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有推荐、自荐的,有母女、姑嫂、兄弟、姐妹。形式也有不断的创新:相声、小品、顺口溜、歌曲……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