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报告厅
优化要素再配置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发表时间:2022-01-24    来源:经济参考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程俊杰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近些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国家中长期发展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以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其中,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要素再配置则是重要的微观机制。

  要素再配置驱动治理提升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需要提升链条治理,以降低交易费用,形成共生利益,化解市场失灵。治理的核心就是“链主”控制。当前,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治理,重点是加强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一是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我国不乏一些具有迈向世界一流潜力的“链主”型大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但多数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和集成创新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大企业不应仅聚焦于简单的成熟领域,也不应忽视企业边界过于追求垂直一体化,而应勇于向复杂的前沿领域拓展,加强外包合作,优化企业分工,从而实现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这就需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速各类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提高配置效率。

  二是发挥中小微企业的协作配套作用。很多战略性重点领域要实现快速崛起,光靠少数大企业也是不够的,需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协作配套和联合攻关。但很多中小微企业通常是游离于整个链条之外的,无法进入大企业的采购名录、行业协会的企业名录。突破的关键就是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创业来引导高技能人才、资金等要素进入具有较高盈利潜力的中小微企业。

  三是发挥“链长”的统筹协调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市场和政府更好结合。产业链“链长”通常由区域行政长官担任,其优势不在于专业能力,而在于强大的资源整合协调能力,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跨企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配置效率的提升。

  要素再配置促进“隐形冠军”培育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强化链条主体。除了壮大少数“链主”企业,还要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和重要产品的“隐形冠军”。缺少隐形冠军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基础材料、零部件、加工设备等关键领域易被“卡脖子”的重要原因。我国应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基础上,发挥中间品需求和产权激励的积极作用,鼓励企业长期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细分领域,不断投入,积极创新。

  一方面发挥中间品需求的市场效应。由于技术或工艺原因,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很多中间品需求都依赖于外部供给。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很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上的领先最初都是靠需求驱动的。国内的生产企业要根据需求反馈对技术、工艺进行长期反复的试验、改进和创新。发挥中间品需求的市场效应,就是要鼓励上下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探讨技术、工艺改进方向和方案,本质上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进行市场化再配置,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领域的能力问题。

  另一方面发挥产权激励的财富效应。“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发展,除了要在全社会营造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氛围外,还要解决让生产企业静下心来长期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动机问题。这就需要开展产权激励,通过财富效应的发挥,引导企业避开外向型、粗放型发展模式,专注、低调、克制、创新地使自己保持在同行业前列并获得合理的垄断收益,激发“十年磨一剑”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要素再配置强化运行协同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需要畅通链条运行。畅通运行指的是链条上的供应关系和结构能够根据市场信号灵活、高效地做出反应,不存在某些环节产能过剩或供应短缺等循环不畅的问题。因此,关键在于促进人才、资金、科技与产业的动态协同。

  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一般来讲,人才跟着产业走。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围绕新材料、半导体、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强化人才集聚,并布局相关职业教育平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业互联网,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促进人才快速成长。聚焦产业链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重点是加强人才政策落地,壮大“腰部”适用人才队伍,优化分配结构,逐步提升其薪酬待遇。

  二是围绕产业链优化资金链。发挥政府财政各类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提升资金投资、使用效能。在产业链关键细分领域设立专项资金,分类制订企业筛选标准,合理设定绩效考核指标,除了积极支持头部企业,还要兼顾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优化资金扶持机制设计,鼓励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形成紧密协作。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目标应优先于投资的金融和投机目标,要加强产业链全景式深度研究,适当强化天使轮投资。发展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调整金融和产业部门间利润分配,使资金链更好地服务产业链。

  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制度创新,如政产学研互派人员挂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鼓励企业通过定制资助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等方式更早地介入创新过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购买、建立离岸研发中心等嵌入全球创新链,同时规避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鼓励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熟练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国际公约、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等法律武器开展谈判和诉讼,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