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报告厅
从延安出发 奋进文艺新征程
发表时间:2022-06-22    来源:《时事报告》2022/06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王 凌 孙艳芳 李翔
 

  岁月无声,精神永存。80年前,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正确方向。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了价值航向,擘画了中国文艺发展的宏伟蓝图。两次座谈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一直未变。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了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节目用故事与对话的方式回望延安时期的文艺创作,呈现新时代的文艺精品,探讨当下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前进方向,是从延安出发,奋进文艺新征程。”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常务副召集人许文广介绍。

  经典,何以成为经典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历久弥新,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经典何以成为经典?这是《从延安出发》节目要探究的问题。5期节目每期有一位“从延安出发”的前辈艺术家与青年文艺追寻者相遇、对话,当吴磊遇到孟于,关晓彤遇到乔佩娟,刘昊然遇到田华,李光洁遇到杨先让,张雪迎遇到顾威,共同回顾延安时期经典作品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而展现《永不消失的电波》《平凡的世界》《人世间》等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创作的现实主义佳作,体现当代文艺对延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延安出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文艺创作要有家国情怀。1935年,冼星海留学回国后即投入抗战歌曲的创作,开展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努力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其中《黄河大合唱》成为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节目通过舞台艺术再现了当年星海先生的创作经过,一连六个昼夜,满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痛恨,激情创作出这一名震中外的组曲。“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冼星海的学生、百岁歌唱家孟于在讲到当年的情景时忍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唱起那耳熟能详的歌曲。孟于也曾经到抗美援朝前线为战士们演出,鼓舞士气。也正是因为这些前辈艺术家把自己的创作同国家、同民族、同时代结合起来,才创作出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

 

节目通过舞台剧展现冼星海的创作过程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是两次座谈会提出的文艺创作的初心所在。反映贫苦人民生活、展现人民翻身解放的经典歌剧《白毛女》,当时的每场演出都万人空巷,与之相关的歌曲《北风吹》《扎红头绳》也都成了名曲,很多人因为看了《白毛女》而去参军。这部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在为人民而歌,讲述了劳苦大众受阶级剥削压迫的悲惨境遇,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社会,人民群众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歌剧表演艺术家乔佩娟说:“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应把满足人民的需求、反映人民的生活、塑造人民的形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创作导向。”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拍摄了“我和我的”系列电影,通过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展现时代的风貌,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激发人民的爱国奋斗热情。

  除此之外,展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探索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书写时代变化,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从延安出发》从家国情怀、人民至上、艰苦创业、守正创新、现实主义这五个方面,立体呈现延安精神的内核,同时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的五点要求,制作了这五期节目,展现经典作品鲜明特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吕逸涛感慨道,“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应以经典为标杆,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点要求努力,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优秀文艺作品”。

  纪念,是为了更好出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文艺节目中心综艺频道节目部副主任丛澍介绍,节目侧重的是出发,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80多年的跨越,文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从延安出发》不仅仅是一次恰逢其时的历史重温,更重要的是立足新时代历史坐标,探讨当下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坚定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文艺担当,为开启新时代文艺新征程凝心聚力。

  “节目是为了挖掘经典文艺的价值,同时将前辈艺术家的宝贵精神传承下去,激励青年一代奋发向上。”节目总导演刘欣道出了创作初衷,事实上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青年文艺追寻者,穿梭于时光艺术馆,同前辈艺术家交流,探寻优秀文艺作品的特质和精神内核,参加完节目录制后,吴磊感叹“今天太受教育了,老艺术家们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去传承”;刘昊然说“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将先辈们的精神融入创作,在不断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节目想让像他们一样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聆听前辈艺术家的叮嘱,接受优秀文艺作品熏陶,获得启发。

 

《天路》剧照

 

  同时,节目还集结了16家深受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影响,富有革命历史传承的国家级文艺院团、院校及演出机构,进行了一次充分展现文化自信的汇报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直播开国大典》、国家大剧院的话剧《天路》、中央芭蕾舞团的《山河》、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报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雷雨》……隔着80年的岁月长河,他们用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优秀作品致敬“从延安出发”的文艺初心,用这些承载了历史记忆的时代精品,致敬英雄和先烈,致敬铸就起民族脊梁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岁月更替,沧桑轮转,历史冲刷下,延安时期那些承载匠心、饱含深情、回应时代的文艺之声永不过时。纪念,是为了更好出发,新时代中国文艺繁花似锦、硕果累累,新一代文艺工作者正朝气蓬勃、蓄势待发。

 

【相关阅读】

为牺牲奉献的英雄们放歌——记《从延安出发》第一期

到人民中去——记《从延安出发》第二期

自力更生开拓奋进——记《从延安出发》第三期

植根传统创新表达——记《从延安出发》第四期

用现实主义叙写时代变革——记《从延安出发》第五期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