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悟重要论述,锤炼过硬作风——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高海峰
自成立伊始,干部作风就是我们党始终关注并长期改进的重要领域。随着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改进作风的制度规范逐渐完备,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持续深化。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增强践行崇实戒虚、求真务实新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作风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一项制度、一个理念要让更多的人理解、遵守并长期坚持,需要从源头出发、从自身做起,作风建设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既查腐、也抓风,既对领导干部加强管理,也对普通党员从严要求,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优向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总书记首先从自身做起;对划定的红线、底线、防线,总书记带头保持距离、严守纪律,为我们律己修身树立了光辉典范。
学习《摘编》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对待党的规章制度,总书记始终是敬畏的,“我担任了党的总书记,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按党章办事,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我经常讲,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在加强权力自我约束、端正优良家风方面,总书记始终身体力行、垂范在先,“有的远亲我也不熟悉,但他们打着我的旗号在外面谋取利益,只要知道了就坚决制止”“今后凡是打着我的亲朋好友旗号来找你们办事的,做法就两条,一是坚决让他办不成,二是及时报告”……总书记坚持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去部队调研……具体活动方案我亲自审定……我特意叮嘱不要封路……我们坐的车和社会车辆一起走”“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在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都把自己摆进去,不当局外人,展现了党的领袖示范引领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教导,跟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主动改造观念、改变习惯、改观风貌,坚决不当旁观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和毅力,打好作风建设的这场硬仗。
抓作风、改作风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厘清什么是优良作风、还存在哪些作风问题很关键。在风腐同查的背景下,很多作风问题的外在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隐形变异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摘编》我们可以看到,有的看似工作方式稍显粗暴,“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实质是官僚主义在作祟,唯我独尊、自我膨胀,急于展示领导权威;有的忙忙碌碌到处转、电话键盘不离手,“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开展调研短平快、与群众交流虚空秀,“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实质是形式主义在露头,痕迹管理比较普遍,做事干活表面功夫做得很足;有的表现得与世无争、事事礼让,“拈轻怕重,安于现状……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其实是习惯了安逸,进取心不足,奋斗的信念被躺平式心态侵蚀占据;有的借口经济社会发展了、条件好了,工作接待讲排场、生活处世要面子,“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热衷于造节办节,节庆泛滥成灾……穿戴讲究名牌,对超过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物质享受,奢靡之风逐渐让信仰沾尘、初心丧失、使命旁落。《摘编》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借助形象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一个个让党中央忧心、让人民群众烦心的作风问题毫不遮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极大的警醒和震慑。有些是多数领域都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些是特定岗位、特定群体的个性情况,都为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检视、剖析查摆、整改提升提供了现实的清单和典型,提醒我们自觉从思想上警惕起来、从标准上提高起来,红线、底线、高压线不能越、不能碰。
《摘编》中选取了比较典型的作风问题,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少的作风问题表现没有一一地列出来、亮出来,一些地方、单位仍存在各式各样变异的作风问题,严重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近期发生在某地的乱象就是例证。以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喜好,用行政指令简单强制商户更换招牌颜色,暴露出了城市治理方式的随意性和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痴迷,网民群众口中的“绿雪冰城”“绿色典范城市”等,既是对不讲政治、不懂经济、不通文化的调侃嘲笑,更是对滥用公权力的深恶痛绝。作风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本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群众认识评价党员干部,讲得最多的就是作风。我们要把这些作风问题牢记于心,既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犯、坚决杜绝,也主动提醒身边的同事、朋友注重作风修养、改进工作方式,争做群众点赞认可的“靠谱”干部。
年轻干部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重要群体,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倍感鼓舞、荣幸。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富有干劲,但受限于年龄、阅历等因素,好奇心较重,对风险的判断能力不足,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诱惑,一些干部作风关口把得不严、防线守得不牢。
有的表现在工作方式上较为急躁,想出快成绩、显政绩,对工作环境有时候挑来挑去,这是思想观念上出现了问题,“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而不是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讨价还价”。有的把生活中的待人处事庸俗化、随意化,把一些不良作风当成小事小节,认为平时行个职务之便,吃点、收点不算什么,对失小节、陷大劫的敏感性不足、敬畏心不够,从一份伴手礼、一次接风宴开始,在恭维奉承下放松警惕,在觥筹交错中迷失自我,掉入“围猎”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步错、步步错,最后由风及腐,导致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让身边的朋友惋惜不已。有的存在镀金思想,受浮躁风气影响,扎根基层的决心不够坚定,对待群众敷衍应付、冷硬横推,对待领导交办的任务加班加点、不辞辛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却能拖一天是一天,热衷于“向上看”,不愿下基层、察民情,宗旨意识出现偏差,“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爱之深、责之切,年轻干部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每到重要节点都亲自教导、亲自关心,给我们以莫大的激励和鞭策。推进作风建设,实质解决的是工作效益的问题,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年轻干部锤炼过硬作风的应有之义。总书记在青年时代就给我们作了好的示范,无论是在延川、正定,还是在厦门、宁德、福州,勤奋好学、真心为民、诚恳务实的精神品格始终如一。我们严纪律、正作风,就是要把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于心,学习青年习近平身上的品格涵养,在实践中深悟、在实干中成长,不怕苦、不嫌累,不断提升业务影响力、鲜明领域显示度,在不断取得工作实效、答好攻坚克难加分项的过程中展示年轻干部的担当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