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平凡”的土耳其
◎凌 昀
近些年,在许多地缘政治和国际问题上,土耳其的“可见度”较高。一个GDP排世界第17位、领土面积略小于巴基斯坦的国家,何以每每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历史记忆
奥斯曼帝国(1299年至1922年),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疆域包括今天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中东大部分地区、北非沿岸,甚至一度兵临维也纳城下。伊斯坦布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埃尔汉·阿夫哲克说:“每个土耳其学童的成长过程中都浸润着两种历史叙事,一是我们曾经多么强大,二是西方如何削弱了我们。”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让欧洲崛起,但奥斯曼帝国却停滞不前。它在战争中屡战屡败,领土不断被分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国和奥匈
帝国阵营,结果战败。到1920年,奥斯曼帝国已分裂成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在奥斯曼帝国即将灭亡之际,军事将领凯末尔领导民族独立战争,迫使列强重新谈判,最终于1923年签订了《洛桑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边界。
凯末尔废除了苏丹制和哈里发制,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推行世俗化,削弱宗教影响力;引进西方法律体系;改革文字(将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鼓励妇女解放,推动教育现代化。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冷战结束后,土耳其开始积极介入地区和国际事务。
地缘价值
根据1936年《蒙特勒公约》,土耳其对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两大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拥有主权。这两个海峡是俄罗斯黑海舰队进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也是中亚、高加索地区能源输往欧洲的关键通道。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土耳其限制外国军舰通过海峡驶入黑海,直接影响了地区力量的平衡。土耳其前外长亚沙尔·亚克什说:“我们不是主动选择成为各方争夺的棋子,而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永远无法置身事外。”
由于毗邻战乱频发的中东,土耳其目前收容了约370万名叙利亚难民和数十万名来自阿富汗、伊拉克等其他国家的难民。2016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以“放难民入欧”为要挟,迫使欧盟在一些问题上让步。
埃尔多安
2003年,埃尔多安当选总理。在他领导下,土耳其经济一度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14年,埃尔多安当选总统。
埃尔多安的外交理念深受外交顾问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的影响。他主张土耳其不应局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而应成为欧亚非交汇地带的“中心国家”,同时在前奥斯曼领土范围内发挥影响力,这一理念被称为“新奥斯曼主义”。埃尔多安多次宣称要“重现奥斯曼帝国的荣耀”。
2016年,土耳其军队进入叙利亚北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库尔德武装。2018年,占领了叙利亚阿夫林地区,驱逐库尔德人。2019年,再次进入叙利亚,建立“安全区”。土耳其还在伊拉克北部频繁空袭库尔德工人党目标,防止库尔德人建立独立或半独立政权,以免影响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2025年5月,库尔德工人党宣布解散并结束武装活动。
土耳其还通过军售和军事合作扩大影响力。如向乌克兰出售无人机;向阿塞拜疆提供无人机、军事顾问甚至雇佣军;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情报和资金,支持其推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土耳其还向卡塔尔、摩洛哥、突尼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出口武器,在索马里建立军事基地,培训当地军队。
土耳其一直希望加入欧盟,但欧盟始终以“人权”“民主倒退”为由拒绝。埃尔多安多次公开抱怨:“欧盟从来不想真正接纳我们,他们只是把我们当作看门狗。”埃尔多安经常批评西方“虚伪”,指责西方“歧视穆斯林”“双标对待土耳其”。这种挫折感促使土耳其寻求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试图在美俄、北约与非北约之间“走钢丝”。
麻烦不少
土耳其的邻国有希腊、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这些邻居中,不少都与土耳其有历史恩怨或现实冲突。如土耳其与希腊因爱琴海岛屿、东地中海油气资源等问题长期争执;与亚美尼亚因“亚美尼亚大屠杀”历史问题互不承认边界;与伊朗因叙利亚内战、库尔德问题、地区影响力等存在矛盾分歧。
近年来,土耳其外债高企、货币贬值,通胀率一度超过80%。截至2025年初,土耳其最低工资购买力相比2020年减少了58%,面包价格涨幅达到210%。为缓解经济压力,土耳其加大对东地中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引发与希腊、塞浦路斯的争端。
在宗教方面,土耳其试图领导伊斯兰世界,但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等国抵触情绪强烈,将土耳其视为“地区搅局者”。土耳其的所为也引起了美西方的不满。2017年,土耳其不顾美国反对,执意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导致美国将其排除出F-35战机项目并对其实施制裁,但考虑到土耳其的地缘战略地位,美国自始至终未将其踢出北约。对美国而言,土耳其是遏制俄罗斯南下的关键北约盟友,而对俄罗斯来说,土耳其又是能帮助其突破西方封锁的重要经济通道。2016年7月,“看不惯”埃尔多安的美西方,在土耳其国内策划了一场针对埃尔多安的政变,获得情报的俄罗斯在政变前一刻将消息通知了埃尔多安,帮助其化危为安。
土耳其的“平衡术”揭示了国际关系的一个现实:在多极化世界中,一些中等国家不再满足于被动适应大国秩序,而是积极寻求塑造符合自身利益的区域或全球格局。但这种源于历史记忆与现实地位落差引起的“战略躁动”,好比玩多球杂耍,任何一个球落地都可能导致游戏崩盘,这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战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