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成为应对更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领域,成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必须切实提高对文化建设特殊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强国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法学学科体系,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加强文化法学等学科建设。这是文化法学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决心,在文化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
文化法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要目标,以保障文化权利、调整文化关系、规范文化行为为基本内容,覆盖理论舆论、文化文明、内宣外宣、网上网下等各方面思想文化建设,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党的二十大为标志,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开启文化法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越是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越需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是夯实文化法治建设理论基础、工作基础、人才基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文化领域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和坚实保障,对于文化战线更好履行坚定人民信心、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职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是提升文化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全局和长远,首次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了这一总体目标,并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可以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已经进入历史性攻坚阶段,时间安排之紧迫、任务目标之艰巨前所未有,这对文化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更加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切实提升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一背景下,推进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必将对如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旅游法等法律,制定修订了《博物馆条例》《志愿服务条例》《出版管理条例》《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和一大批部门规章,已经形成拥有10部专门法律、29部行政法规、126部部门规章的庞大法律规范体系。同时,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围绕打击网络谣言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加强文物管理、保护英雄烈士及“红色经典”等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发布一系列典型案例,等等。同时也要看到,文化法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学术建构相对滞后,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文化法治实践的快速发展。推进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正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有利于推动文化领域更加信仰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确保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推进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树牢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贯穿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中。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必须立足大局大势,站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围绕引领、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范畴,推动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必须鲜明价值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把文化法打造成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的良法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