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要用好人工智能技术
◎郑青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重塑信息生产传播的底层逻辑,给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目标任务。这是继2014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20年“媒体深度融合”后,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作出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也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格局深刻变革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
媒体的发展与技术变革紧密相连,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深刻重塑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与格局。回望历史,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报纸、刊物等纸媒的兴起。无线电广播、电视显像等技术的突破,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广播电台、电视成为新的大众传播手段。而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迭代,推动主流媒体向新兴媒体进军,以抖音、微博、B站、小红书等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崛起。目前,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已经深刻影响着媒体内容的生产分发,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其他技术进步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对主流媒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聚合信息来源、辅助内容生产、精准画像推送,提升主流媒体的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同时也造成了虚假信息泛滥、信息茧房加剧等风险,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平权,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商业平台、“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在资金、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上的差距,“对主流媒体形成巨大冲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为主流媒体提供了“突破重围”的机会。这一次系统性变革,无论变什么、怎么变,技术变革的底色不会变,以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主流媒体的方式路径不会变。
坚持正确导向。主流媒体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心声、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根本目的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主流媒体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要坚持把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标准,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深度伪造内容、自动写作内容等进行专业核查,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推动主流媒体内容分发“千人千面”,不断提高主流内容的触达率和影响力。
坚守内容为王。人工智能时代,内容为王的逻辑没有变,信息更加海量,优质内容更加稀缺。主流媒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重在做好“时、度、效”三篇文章。“时”就是有时效,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时,主流媒体可以利用AI写作机器人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抓取关键信息,按照预设程序撰写新闻稿件,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度”就是有深度,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整合信息来源,从复杂数据中找出多元视角,帮助主流媒体在深度报道、独家新闻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效”就是有效果,借助虚拟数字主播、AIGC图像和音视频生成等技术,主流媒体能够对文字、数据信息等进行可视化呈现,进一步丰富媒体内容产品形态,提升传播效果。
突出渠道制胜。酒香也怕巷子深。主流媒体既要坚守内容为王,更要加快平台化转型,建立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传播平台。这对主流媒体特别是一些发展困难的主流媒体而言,有很大难度,但无论如何都得坚持做,不能只是为当下计、为眼前谋。要加强资源投入、出台政策支持,鼓励部分主流媒体建设自有平台,利用自有客户端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应用场景、优化用户体验,引导公众参与到主流媒体客户端内容的生产传播中来,实现从单一的新闻信息提供者向社会生活连接者、服务者转变。面对大模型技术革命的浪潮,主流媒体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业务需求,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财经、文化、体育等领域垂类大模型应用场景,借力大模型推动系统性变革。比如,界面财联社自主研发的“财跃大模型”,实现8大场景自动写稿准确率达98%以上,快讯内容产出提升3倍。此外,要善于借力发展,在商业平台上发挥主流媒体应用人工智能的规模优势,整合媒体资源、重新布局,提升商业平台新媒体账号使用效能,集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媒体品牌。
精准效果评价。构建全媒体评价体系,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技术既是评价主流媒体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一个“指标”,又是提升评价体系科学性客观性权威性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评价体系要引入技术创新应用指标。自2024年8月开始,中宣部对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生产传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要适当提升技术评价权重,对主流媒体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能力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以评价结果倒逼主流媒体技术变革。另一方面,要用人工智能赋能评价工作,实现传播效果评估与数据考核智能化精准化。比如,可以利用大模型分析用户观看时长、分享次数等数据来量化评估内容的吸引力,通过情感分析工具捕捉受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判断传播内容的感染力。
变革思维方式。系统性变革,要有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变革。要树立应用思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主流媒体应用人工智能不能只是“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推动人工智能在采编、审校、分发和反馈等各项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推动技术更新迭代。要树立用户思维,从用户角度出发,利用人工智能对受众和消费群体进行画像,为不同需求用户生产不同的内容产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和参与度。要树立人才思维,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项目,培养、引进一批懂人工智能技术和具备媒体运营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把更多全媒体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以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