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绘就同心圆
◎冼国义
黄河滔滔,六盘巍巍,自古便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一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跃地。一部悠悠宁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由多元走向一体的交融史。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提出了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要求。宁夏牢记嘱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发展格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720多万塞上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坚持以学铸魂,打牢创建示范区的思想基础。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的重要专题和必学内容,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马克思主义“五观”等主题,依托各级文化馆站、革命遗址、自然人文景观、民族节庆活动等,连续7年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7500多场次,推动“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创新开展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部快闪短视频等“五个百”系列活动,编发《马克思主义“五观”基本问题口袋书》,覆盖机关干部、基层党组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纳入自治区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宁夏新型智库重点课题,支持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和一批研究实践基地,近5年累计完成相关课题研究100多项。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宁夏的实践、各民族在宁夏发展等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阐释,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宁夏卷》,推出《新时代宁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研究》《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宁夏故事的路径研究》等10多个重点课题,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贡献宁夏智慧。
唱响主流舆论,营造创建示范区的浓厚氛围。在推进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旗帜鲜明批驳各类错误观点,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从早期的三线建设,到后来的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宁夏人口流动趋势造就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格局。如今,宁夏各族群众同社区共单元、同村庄共小组、同车间共班组已成为常态,各类学校合校共读、混班混宿,形成了共同学习生活、共同成长进步的良好氛围。宁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动员全社会力量和全战线资源,大力宣传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创建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生动实践和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百家宴、邻里节……连续41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月”宣传活动,塞上各族儿女在这一项项可感可知、有形有效的活动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在主流媒体开设“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专栏,组织主要媒体系统挖掘毛泽东同志“单家集夜话”、王兰花志愿服务等民族团结佳话,报道好“一家亲”互嵌社区、“红石榴”青少年交流等民族团结品牌的创新实践,讲好“山海情”双向就业、“中华情”旅游促融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
弘扬时代新风,增进创建示范区的价值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是争取人心、凝聚共识,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宁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依托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好革命历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开展“五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过程各方面,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出“人民楷模”王有德、“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国复兴有我”“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宣传教育,编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和《石榴籽故事》丛书等大众化读本。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好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持续深化“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青少年心灵。组织学校坚持每年开展徒步祭英烈活动,让青少年体味长征之艰辛、英雄之无畏、中华民族之强大,筑牢信念之基,厚植爱国情怀。
注重文化浸润,构筑创建示范区的精神依托。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加快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艺术展演、非遗展示等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一批批宁夏群众远赴沿海务工增收开眼界,一拨拨福建干部专家扎根宁夏扶贫解困谋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凸显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命运与共。宁夏充分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文化记忆,推出电视剧《山海情》、广播剧《闽宁镇》、音乐剧《花儿与号手》、话剧《兰花芬芳》、纪录片《家园》《天下黄河富宁夏》、报告文学《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等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优秀作品。持续强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定期为宗教活动场所配送精品图书。每年组织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活动已有5000余场次,惠及群众300多万人次。因地制宜探索举办群众“自乐班”,逐步实现村村有特色、月月有活动,让先进文化、科学精神直抵人心,有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