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推荐 >

锚定“四维赋能”深化理论转化  引领山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 2025-10-22      来源: 形势政策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甘肃省山丹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山丹县始终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强化理论武装、引领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四维赋能”创新机制,推动理论学习与县域发展深度融合,全县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理论素养、实践本领显著增强,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创新进取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一、把准“纲与目”,在深学细悟中增强政治引领力。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系统谋划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突出“第一议题”抓跟进。各级党组织树牢“即时学、实时悟、扎实做”鲜明导向,坚持会前预习、会上研讨、会后落实,第一时间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构建“学习—研讨—落实”闭环机制,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习全面覆盖、层层深入。突出以上率下抓示范。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审定学习计划、带头开展研讨交流、带头深入基层宣讲、带头开展实地调研,带动中心组成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56篇,关于打造“薯草菜羊马”特色产业体系等8项建议纳入全县发展规划,通过层层示范、级级带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工作走深走实,形成“学理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突出精准施策抓提升。制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按照“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落实“七有”标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干部的特点,创新实施“点单式”学习服务,邀请省市专家开展生态文明、人工智能等领域专题辅导,既解读最新政策深化思想认识,又剖析经典案例拓宽眼界格局,持续提升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能力。

二、统筹“守与创”,在拓展形式中增强学习吸引力。积极搭建多元平台、创新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创新场景化学习载体。积极拓展情景感学、徒步研学、法治教学等场景学习模式,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在红色场景中铸魂育人,组织中心组成员走进山丹艾黎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续红色血脉、永续红色基因,推动艾黎与何克陵园获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红色教育精神支撑更加坚实开展重走汉明长城徒步研学活动,在实地研学中深化对文物文化价值与保护意义的认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实践成果次在国家级培训班分享经验,有力助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实现新发展通过“法治观影+案例研讨+司法实践”学习模式,有效提升法治实践水平和全民法治素养。构建贯通式研用机制。建立“集中研讨+现场调研+实践落实”快速转化机制,中心组成员结合习开展集中研讨,深入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产业集群、文旅融合等项目一线开展调研,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现实图景。推行一体化成果运用。举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习经验交流培训班,强化理论实操、成果转化与深化改革等环节指导,将学习成果系统融入政务服务改革实践,创新构建“1+7+N”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招商引资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7个重点产业链具体负责,N个职能部门协同推进,推行“一网通办、联审联批、容缺审批”,高效办结服务事项5342件,“云上踏勘解决方案”入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促进营商环境优化解决方案”优秀案例库,2024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13,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政务服务效能。

三、贯通“时与效”,在严实管理中增强学习规范力。坚持制度建设贯穿全过程,推动学习从“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建立立体化督学机制。创新实施“5+8”列席旁听工作法,由县委办、宣传部等5个部门组成列席旁听工作组,列席旁听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学习针对乡镇理论学习研讨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工作实际问题,工作组邀请专家学者将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项目一线、楼院街巷,形成“理论指导+一线课堂”的特色学习模式,今年以来,通过列席旁听推动解决各类学习问题43个,有效提升了理论指导实践转化水平。实行全过程质控机制。建立“一单双通报”制度,各级党组织在学习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报送学习报告单,组建审核专班重点审核习质量、研讨深度、成果转化等关键要素,对学习记录不规范、研讨流于形式的约谈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通报表扬学习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先进单位,通报批评学习走过场、研讨“空对空”的情况,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构建闭环式整改机制。坚持以学促改、以干破题,聚焦中央和省市各级各类巡视巡查和督察反馈问题,完善“三查三改”工作机制,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中心组成员带头认领重点难点整改任务,靠前指挥、一线督战、亲自协调,落实整改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省市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常态化开展整改整治“回头看”专项检查,扎实做好整改整治“后半篇文章”,真正形成“督查反馈—整改落实—回头看验—巩固提升”闭环管理机制

四、聚焦“知与行”,在成果转化中增强学习实践力。始终坚持以学促干、以知促行,努力实现从“学得好”向“干得好”的升华。紧扣殷殷嘱托常悟常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关于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嘱托,连续六年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深化产业协同等方面,建立完善校地、地企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做好规划衔接、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工作,培黎职业学院与三一重工、甘肃建投等213家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山丹实践”;谋划支持山丹马场高质量发展项目31项、总投资50.22亿元,实施营造林、沙化土地治理等生态项目19项23.9万亩,完成祁连山浅山区生态修复10.44万亩,全县GDP核算总值达138.95亿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聚焦民生关切久久为功。坚持把学习党中央精神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自觉在服务群众中找准理论学习切入点,实现“理论学习—民生实事”的有效转化,通过学习研讨形成教育提质增效和医疗布局优化方案,完成高中分层分流办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建成县域医共体5个,在城区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加快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和医疗服务;实施城区排水排涝、住宅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16项,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创新开展“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活动,新增城镇就业2425人,输转农村劳动力6.1万人推动县域发展见行见效。建立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清单,把集体研讨思路和调研举措细化为具体攻坚措施,全力打造燕麦草、肉牛肉羊、马铃薯加工全产业链,农业产业链附加值提升40%;培育壮大“3+3”优势产业链,实施LNG储备中心二期、花草滩产业集群等重点工业项目36项,工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塑造;谋划实施古韵山丹文旅赋能行动重点项目30项,打造名马庄园、玫瑰庄园等庄园经济体7个,举办承办第三届山丹炒拨拉美食节、《祁连山》大型交响音乐会等文体旅活动263场次,出版《中国国家地理·山丹附刊》深化“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品牌宣传,有力带动了消费升级。

网站编辑: 孙爽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