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雪 李艳伟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春天的故事》传唱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的奇迹。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40多年来,在特区精神激励下,在特区人的砥砺奋进中,经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时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波澜壮阔历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到2019年,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广东省比重从1980年的6.4%提高到30.7%;到2020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6.40亿元提高到了6384.02亿元;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加速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以此为出发点,我国采取了渐进式改革开放路线,以经济特区的“点”带动沿海地区的“线”,再辐射内陆地区的“面”,有力带动了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付出了艰辛努力,不仅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更锻造了伟大的精神。各经济特区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区精神是经济特区奇迹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正是特区人发扬特区精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特区人有敢闯敢试的拓荒勇气。敢闯敢试关键在“闯”,就是聚焦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利益性藩篱,勇于闯关。兴办经济特区,没有经验可鉴,没有先例可循,特区干部群众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大胆探索,展现了敢闯敢试的拓荒勇气。40多年来,特区一次次破冰试水,人才不再是干部调配,而是公开自由招聘;职位不再是“铁饭碗”,受聘用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分配不再是“大锅饭”,而是定额超产奖励……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框框套套,把市场经济的活力注入正在转型的体制机制之中,特区以发展奇迹诠释了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试验田”“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特区人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敢为人先关键在“创”,就是勇于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善于创新。经济特区的创办本身就是党的一项伟大创新,创新是特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禀赋,更是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创办以来,经济特区逐步进行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众多尝试。1980年,珠海只有“一条街道、一间粮站、一间工厂、一家饭店”。到了20世纪9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经济基础薄弱和人才缺乏的问题,珠海在全国开了重奖科技人员先河,打破了长期以来科技界“重精神轻物质”的传统,不仅诞生了首批“科技富翁”,更吸引了全国科技人才纷至沓来。40多年来,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发展经验,汕头创造了70多项全国“第一”。各特区坚持先行先试、争先开路、率先示范,创造了“追求卓越、崇尚成功”“一天等于一年”等新理念。从启动全国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到全国首次将“技术入股”写进地方性法规,从推行“三证合一”改革到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经济特区在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引领时代发展。
特区人有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干,是经济特区的立身之本。特区人坚持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奋斗以成,从“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到“三天一制度”的新效率,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展现了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特区人的实干体现为坚持唯实,在争议中始终不为所动。自创办特区以来,围绕特区发展,社会上相继有“要不要办经济特区”“能不能办好经济特区”“特区究竟姓社姓资”“特区应不应该特下去”的四次争论。在争论中,特区人始终坚持唯实精神,没有受到各种责难和干扰的羁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特区人的实干体现为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地创业。特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几百万,他们中许多人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了人生理想。在实干中,特区催生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深圳的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珠海的格力,厦门的厦华等企业都是特区创业精神的鲜明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区精神是经济特区奇迹的动力源泉,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继续发扬特区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经济特区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卷,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