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首页  |  
  2. 加入收藏  |  
  3. 联系我们:010-64054526    010-84039269
首页 > 专题策划 > 一带一路专题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德国:中欧经济合作的引领者
发表时间:2017-05-02    来源:《时事报告》网站编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怀有浓厚兴趣。
中国前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梅兆荣
 
  二战结束至今,70多年过去了,欧洲格局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德国实现了重新统一,欧盟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拥有28个成员国、4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亿多人口的主权国家联合体。其中,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实力地位和话语权最强,特别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表现出色,成为欧洲特别是欧元区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

  笔者有幸于1953年被选派去东德莱比锡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并于1956年提前调出来从事外交工作,从此就与德国和中德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耳闻目睹和观察思考,使我对德国和中德关系的发展变化有了不少感知。

  德国重新崛起的十大因素

  人们自然要问,德国重新崛起靠的是什么?在笔者看来,似可归因于以下十点:

  第一,适合自身发展的对外政策,即置身于西欧联合,接受“制约”并打消邻国疑虑;根植于北约,依赖美国保护其安全,节省军费支出;借助马歇尔计划援助,集中力量搞战后重建,发展经济。

  第二,正确对待二战历史罪行,承认战后边界,放弃领土要求,以取得被侵略国和受害者宽恕和信任,为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推行德国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与强调法制相结合,并注入社会福利因素,做强经济。

  第四,大力推进欧洲共同市场建设,为德国工业企业确保出口市场,并依托欧盟在世界上发挥国际影响力。

  第五,重视与法国合作,在欧洲问题上共同发力,推进欧洲一体化。

  第六,通过发展援助,谋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好感与合作,获得廉价的原料和潜力巨大的市场。

  第七,在企业内部实行“共决权”,即劳资双方在“企业委员会”内共商大计,使矛盾解决于基层。一旦一年一度的工资谈判中出现尖锐矛盾,政府就设法促成双方达成妥协,减少社会动荡。

  第八,重视教育和科技,推进科教兴国。推行“强制教育”制度,以提高国民素质。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级技工以保证“德国制造”产品质量。

  第九,强调法治,注意完善法制,培养民众法制观念,确保舆论监督,官员违法行为易被揭发。

  第十,发扬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优点:自强不息、刻苦努力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严谨作风;追求完善、精益求精的高标准要求;不图虚名、但求实效的务实态度。

 

时任德国总理科尔(中)和外长根舍(左一)会见本文作者梅兆荣

 

  相向而行的中德两国

  两国关系定位不断提升。从2004年商定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到2014年确定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高层互访空前频繁。令人瞩目的是,施罗德总理在其7年任期内访华6次,默克尔总理在其迄今的10年任期内访华8次,而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把德国列为首访欧洲的国家之一。中德高层领导人互访如此密切,是双方重视发展双边关系的表现,并已成为两国通过顶层推进合作的成功经验。

  经贸和技术合作是两国良好关系的重要支柱。在贸易方面,2015年进出口贸易与建交时相比增长了近600倍。在投资方面,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德国对华投资以生产性项目为主,技术含量高;二是过去德方单向对华投资的局面已转变为双向,而中国对德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德方。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双方强调共塑创新,并已就“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达成共识。

  两国文化教育交流开始较早,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丰富多彩。目前,中国在德留学人员达3万余人,德国在华留学生也有8000人左右;两国在德合作建立并共同经营的孔子学院达17所、孔子课堂3个。近几年举办了“德中同行”“中国文化年”“中德科技年”等系列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德国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科技实力最强,对国际合作依存度很高的欧洲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怀有浓厚兴趣。历史记载,“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就是100多年前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先提出的。

  德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态度可以从以下事例看出:一是德国积极谋求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并已成为第三大出资国;二是中德双方就沿“一带一路”在第三国开展高铁建设项目合作达成原则共识;三是近年来投入运营的多条“中欧班列”经过德国或以德国为终点;四是德国智库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并曾发表过专题研究报告。不久前,在慕尼黑赛德尔基金会主办的一次中国问题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涵盖中东国家的整个欧亚大陆纳入全球产业链,不仅有利于中国和欧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中东和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削弱美国,增强欧洲力量。2016年3月21日,德国总统高克访华时表示,德方赞赏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和积极作用,愿继续同中方开展伙伴式合作。

 

2015年6月13日,首列哈尔滨至德国汉堡哈欧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出发

 

  总的来看,中德关系前景看好。这是因为:两国间没有地缘政治上的直接利害冲突,也不存在历史遗留的争端;两国经济结构相近,都是制造业出口大国,且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互补性较强;两国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应对全球性挑战互有借重的需要;两国都有辉煌的文化艺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不仅是两国相互丰富精神境界之需要,而且是夯实两国友好合作民意基础之要求。

  当然,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利益处境不同,加之德国一定程度上受结盟政策的影响,中德两国难免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或利益冲突。在同德国政界或精英打交道中,笔者还深深感到,他们或许只尊重“讲理的强者”。因此,如何把互利共赢合作的可能性落到实处,还需要双方作出艰苦的努力。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要闻
网络教学
专题资料库
公务员考试
视频
微信截图_202208231027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