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报告厅
谋篇布局“十四五” 绘就社区服务新蓝图
发表时间:2022-04-12    来源:《时事报告》2022/04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陈越良

 

  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对“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新期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基础作用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规划》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规划》要求全面健全村(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村(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围绕群众关心的服务事项广泛开展议事协商。

  努力让社区成为创业就业的“港湾”。《规划》鼓励大力提升城市社区就业承载力,优先发展社区就业、养老、托育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就业创业空间,重点为村(社区)居民中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服务。

  着力把村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好。推动社区服务机制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网络,推进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脱贫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养老、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诉求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积极回应“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努力让城乡社区服务更丰富。《规划》围绕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完善和明确了社区服务内容。明确要求实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14个子行动计划进一步充实和扩大了社区服务供给。推进水、电、气等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各类商业服务事项进社区,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强化社区平安、应急以及社会心理服务供给,加强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点),支持各类专业组织、机构在村(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等。

  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努力让城乡社区服务更便利。更好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作用,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均衡发展。完善村(居)民互助服务机制,引导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提高互助服务水平。强调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推广社区服务“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普遍建立精准匹配村(社区)居民需求的评价机制。

  经费、政策、人才和信息化等全方位落实,努力让城乡社区服务更高质。《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按规定落实政府经费安排,集体经济收入用于社区服务,确保村(社区)组织有钱为民办事。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要落实城乡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社区服务网点的水、电、气、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8人。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到村(社区)就业创业。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促进社区家庭联动智慧服务生活圈发展,同时考虑老人、残疾人等特困人群需要,保留线下服务,设立无障碍信息服务。

  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短板弱项

  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是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遵循。《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从场地、设施、人员等“硬件”,到项目、活动等“软件”方面对补齐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短板弱项作出部署,推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努力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布局城乡均衡发展。“十三五”期末,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覆盖率也达到了65.7%,城乡之间发展还是不均衡。面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面对农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规划》明确要实施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力争“十四五”期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覆盖率要达到80%、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补齐空间不优短板,努力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开辟更多空间用于群众活动。《规划》全面总结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做法,明确将“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比例设定为60%”,鼓励各地推行社区开放式办公,去柜台,减少办公室,进一步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布局,将更多的面积释放出来,用于居民开展议事协商、文体活动等。

  补齐数字化建设短板,努力推动数字社区成为“让老百姓幸福”的新平台针对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壁垒难打通的问题,《规划》要求实施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行动,从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构筑美好数字服务新场景两个方面,对加快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作出部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全覆盖,让更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能够实行“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推动数字社区服务圈、数字家庭建设不断推进,居民议事、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逐步实现数字化。

  (作者为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