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报告厅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发表时间:2023-10-20    来源:人民论坛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湘潭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周祥林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心学习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以之为指引,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砥砺培育更多永怀匠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一百多年来,党领导技工教育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技工教育为助推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入新时代,技工教育又肩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伟大历史使命。作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向优秀的教育家学习靠拢,致力让新时代青年学生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技能精英,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将来奋战各行各业,有力推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不断阔步向前。

  注重修德存真,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传授知识、技能,培树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新时代技工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品德素养,在工作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完善内心的道德评判标准,以修德存真作为修身方式,积极学习、传承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分,实现道德的理性自觉和人格的升华。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善于因材施教,积淀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从“四有”好老师标准到“大先生”要求,再到教育家“六条”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教师工作的意义,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技工教育工作者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科学育人,探索、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逻辑进行精准施教,既教书育人,又传技练能,用恰当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挖掘潜力、激扬斗志。

  紧跟时代发展,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的关键期,技工教育正面临重大转变的历史机遇。技工院校尤其是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多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真正实现其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价值。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弘扬教育家精神,主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生多通道成才,发展多路径融通。

  潜心育人传技,厚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鲁班被尊为“百工圣祖”。相比其他教育类型,技工教育工作者成名不易,为社会所公认更不容易,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培养造就技能人才,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技工教育工作者需要厚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用欣赏的眼光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仁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坚持博采众长,传承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放眼世界,文化存在多样性、多元性。技工教育工作者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赓续传承、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五育并举”,加快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让新时代技工教育“大有作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家精神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广大教师所应有的精神风貌,也为广大教师确立了高位精神追求。作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们务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探索技工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始终以教育家为榜样,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