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报告厅
拔苗助长 不利成长
发表时间:2024-03-12    来源:《时事报告》2024/03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张家勇

  导语:距离又一轮幼升小只剩一学期了,一些深陷升学焦虑的家长,千方百计、急不可耐地将小学内容提前灌输给孩子。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幼小衔接是千家万户关注的教育热点,一些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把“抢跑”看作“灵丹妙药”或“救命稻草”,认为一抢就灵。这种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纠正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认识

  生活中,一些家长看到其他孩子参加幼小衔接培训,就生怕自己孩子上小学后掉队,于是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以退园相威胁,要求幼儿园教拼音、算数和英语等“真东西”,不然就“用脚投票”,选择更“听自己话”的幼儿园。还有家长为了规避“三年级拐点”抢跑后遗症,索性让孩子游离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持续寻求超标超前教育。这些所思所为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至6岁的儿童确实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即便不上幼儿园,他们也会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习得很多知识,包括认识常见汉字、10以内加减法、背诵古诗词和英语简单会话等,但是让所有3至6岁的儿童提前完成小学生低年级的学习任务,就有些拔苗助长、操之过急了。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等具体要求,明确了幼小衔接的正确方向,可谓是恰逢其时的“及时雨”。

  从教育实践看,拔苗助长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生态,而且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还会给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抢跑”的儿童上小学后,认为老师教的“我都会了”,容易滋生骄傲情绪,上课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抢跑”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出现“拐点”,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急转直下。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从6岁到7岁的身心发展是自然连续的渐进过程,其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并不存在突变的“断层”或“坡度”。与之相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衔接也应该是自然平顺的,不应存在儿童难以适应的“坡度”。

  对于幼儿园而言,重点是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前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幼儿园应该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不能将快乐学习与知识教育简单对立,而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整体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调整学习方式、每日活动和作息时间,努力将全面的入学准备有机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

  相较于学习内容,幼儿园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园要通过活动化、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培养孩子如何去学习,并进一步爱上学习。例如,可通过同学花名册、安全教育标识等让儿童接触汉字,通过玩扑克、“跳房子”游戏让幼儿认识数字,通过与外籍小朋友交流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英语会话。

  对于小学来说,重点是落实《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做好儿童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一般来说,当儿童走进没有滑梯、没有玩具,还要坐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听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厌倦、畏难、焦虑等负面心理,甚至出现王阳明描述的“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情形。根据教育实践,幼小衔接的最佳打开方式是小学的小班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小学课程内容组织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孩子亲自动手机会,突出儿童主体地位,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推广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强化情境性、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对于家长而言,重点是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变量,决定着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成色和成效高低。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等组织的主题活动、家长会,及时与学校沟通反馈幼小衔接的困惑及意见建议,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不要盲从商业机构的广告宣传,违背孩子意愿强行给孩子增负加压。

  要健全幼儿园和小学联合教研制度,研究清楚当今正常儿童、早慧儿童、特殊儿童等的不同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找准幼小衔接最需要解决的关键点,梳理幼小衔接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降低学前与小学两个学段的学习坡度,推动幼小衔接从“表面走动”走向“深度联动”。

  做好幼小衔接专项治理与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幼小衔接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文件,对幼小衔接工作作出方方面面的系统指导,使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艰巨性、教育政策效果的滞后性等原因,幼小衔接工作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

  着眼未来,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筹联动机制,继续深化相关课题研究,协同开展幼小衔接专项治理、综合治理和常态化系统治理,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要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要研究制定《小学低年级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儿童生活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作为关键指标,切实将教师的关注点从考试成绩转向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要在社会上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活动,以增进科学衔接的社会共识。建议党委宣传部、关工委、教育、民政、卫健、团委、妇联、科协、社区等,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海报、网络及手机等各种媒介,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持续深入的宣传活动,向幼儿园、家长和全社会传播正确的保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盲目提前超强度学习学科知识的危害性,引导家长和教师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消除各种伪科学和商业宣传的不良影响,不断形成幼小衔接的科学社会共识。

  (作者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