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政策·交流园地 > 教学交流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 引领青年学子勇担新时代责任
发表时间:2023-12-06    来源:形势政策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周璇 华金秋

  自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新时代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锤炼能够担当的扎实本领,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迫切问题。百年波澜壮阔的党史,无数风华正茂的有为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了历史进程。让新时代青年学子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当年的青年人是如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的,能够产生共情,引发共鸣。

  一、学习党史,教育新时代青年学子感悟历史责任

  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造就青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史学习中,教育引导当今青年向一代代有为青年学习,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激励苦练过硬本领,“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青年这样一个有血性有个性的群体,展现出具有时代特质的精神风貌,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责任观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有志青年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在这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中,受过新文化运动启蒙的中国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以进步刊物为载体,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青年成长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承担起救亡图存的责任,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责任观

  建国之初,全力恢复国民经济成为紧迫任务,国家需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各方面人才。1952年底,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全党和全国人民“兴高采烈地迎接和投入新中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高潮”。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充满了激情,无私奉献、开拓奋进,青年垦荒队、青年生产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个角落。1956年初,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科研事业,“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洲际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发展等累累硕果的取得,都离不开青年的付出。摄制于1965年的影片《年青的一代》,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年的成长,也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热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年,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承担起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责任,敢于拼搏、辛勤劳动,为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青年责任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广大团员青年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方向,踊跃投身火热的建设中。“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集中表达了上世纪80年代青年的爱国精神。1983年10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道路。整个社会求贤若渴,不论是学生还是工人、农民,各行各业的青年们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奋勇争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等一大批青春气息浓烈的创造性活动”,都涌动着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13.42万人,比上年增加72.55万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青年,崇尚科学,捍卫科学与真理的尊严,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青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敢闯敢干,奋勇搏击,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为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关注新时代青年特质 寻找党史教育活动的切入点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新时代青年个性鲜明,兴趣爱好让他们聚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圈子,高校在尊重和承认个性的前提下,寻找教育活动切入点,有助于获得最佳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伴随着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多元化发展,网络依存度高。

  (一)新时代青年是自信自强的一代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山更青水更绿,物质文化丰富多彩,高铁奇迹惊艳世界,都让成长其中的青年自信满满。挫折也激发了青年的自信。例如,在新冠疫情中,青年医护人员执甲逆行,青年志愿者防疫抗疫。通过亲身体验,新时代青年学子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全方位比较中西方抗疫模式,年轻的心灵深受震撼,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新时代青年,怀着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实践,科技攻关、抢险救灾、疫情防控、守护边疆……”,向世界展现着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二)新时代青年是多元化发展的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你们这一代青年,参与、见证和推动民族复兴的历程生逢其时。”生逢盛世,新时代青年的发展得到全面保障和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大力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着力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出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领域专项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供到基层一线锻炼的各类岗位,打造创新创业的一条龙服务,强化就业政策支持,组织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研学交流会、青年学子交流会、青年科创考察交流活动,加强与各国青年的交流。凡此种种,都给青年创造了多元化发展的机会。

  (三)新时代青年也是网络原住民的一代

  当今青年的网络化生存趋势明显,利益诉求多元化。网络空间信息资讯丰富,青年可以低成本地各取所需,迅速扩大视野,但是,其间也充斥着多元思潮,碎片化信息、个性化推送容易让人只看到片面化的观点,青年人的人生阅历不足,身心成熟度尚在发展,知识储量尚在积累,造成分辨信息真伪能力有限。社交软件成为青年交流互动的平台,青年分享知识、展示自我、结交志同道合者,也会借由平台倾吐利益诉求,网络成为情绪的一个宣泄场所。

  三、深化党史内容学习 引领新时代青年学子勇担新时代责任

  高校通过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关照青年群体的特质,解决青年群体的合理诉求,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增长才干,成长为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的新时代青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高校党务工作者在研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方案阶段,可以结合各个历史时期青年责任观的形成路径,从如下三方面制定贴近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学习专题,用好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多角度呈现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从而加深感悟,激发斗志,增强信心,勇毅前行。

  (一)引导新时代青年学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发扬党史学习主动性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历史主动精神强调的是人能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发展大势面前不是被动应对,而应该顺势而上、主动作为。从青年责任观形成路径可以看到,当年的青年主动分析自己所处的历史背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们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数万青年奔赴延安”就是其中例证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主动担当作为,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该引导青年学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源于理想信念的坚定,要把这种力量汇聚到一起,青年需要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分析自己所处时代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关注、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青年要深入生活,亲身观察体验,才能得出综合性的观点,从而不断提高是非判断力。若对社会漠不关心,只摘取网络的只言片语或断章取义,可能会失去大是大非上的分辨力,造成难以弥补的过错。

  (二)引导新时代青年学子强化行动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指导党的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推动党的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青年责任观形成路径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青年都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实践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青年学子思考当年的青年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跟党走,深刻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更加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心和决心。

  (三)引导新时代青年学子心怀国之大者,与祖国同频共振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高校是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据教育部科技司统计,2016—2019年,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7820.8亿元。十三五以来,高校牵头完成50%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教育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重要任务。高校青年学子在党史学习活动中,可适时与学术交流活动相融合,了解各个时代青年的群像特质,这种特质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当年的青年,职业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局部看是分散的,但作为一个群体来看,无数职业选择汇聚起来的总方向都是与民族同呼吸、与祖国同命运。当年从事高精尖岗位的青年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刻苦钻研,精英辈出,成长为国之脊梁。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高瞻远瞩的部署,也为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引导青年学子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指明了方向。2022年7月,共青团中央印发《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构建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加强青年科技、技能、经营管理、乡村振兴、公益人才培养的“1+5”工作格局,这为深入推进青年人才工作,培养服务大局的生力军提供了框架。

  如何培育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并一以贯之,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从政策层面和组织层面已经得到重视和保障,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作为新时代青年,理应厚植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励下,不断攻坚克难,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作者分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讲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