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政策·交流园地 > 宣传动态
唱响“滨滨有理”好声音
发表时间:2024-01-09    来源:《时事报告》2024/01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毕志伟

  基层理论宣讲是实现“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路径。山东省滨州市委宣传部列明“阵地清单”“火种清单”“特色清单”,做到投“民”所需、分类施“讲”、“理”润心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唱响“滨滨有理”好声音。

  统筹“阵地清单”,“全时全息全域”宣讲

  通过完善工作架构、组织体系、基地建设等环节,层层联动完善“阵地清单”,着力实现宣讲“全时全息全域”广覆盖,党的创新理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七级联动”“立”起宣讲工作架构。搭建“市级领导带头讲—党组织书记第一讲—镇街干部下沉讲—社区(村)干部分众讲—党小组组长互动讲—党员代表入户讲—群众村民自发讲”七级宣讲工作架构,实现上下联动。开展“理论讲起来·千村名讲”工程,全市3202个村(居)志于讲、乐于讲、善于讲的人才集中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218场,受众7600余人次。“1+N”“扩”起宣讲组织体系。“1”是市级“滨滨有理”宣讲总队,“N”是各级各部门各具特色的品牌队伍。在“滨滨有理”总品牌下,形成“一县一品”为支撑、行业特色为关键、乡村两级再拓展的理论宣讲组织体系。3552支县乡村各类基层宣讲队、5660余名宣讲员深入机关、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两新”组织,走近群众身边,宣讲党的理论。“五级基地”“筑”起宣讲阵地网络。建立省、市、县(市、区)、镇(街)、村(社区)五级宣讲阵地,形成以省市两级宣讲基地为示范点、各级宣讲基地为辐射点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开展宣讲171场,受众3.5万人次,辐射带动开展宣讲1014场,受众62.7万人次。

  明晰“火种清单”,因需因时因人施“讲”

  坚持分类施“讲”、因需因时,针对不同宣讲受众,采取不同的宣讲内容和方式,建立四张“火种清单”,让宣讲员“想讲的”与老百姓“想听的”同频共振。“小小春苗”,在青少年心中种火种。把“小小春苗在成长”宣讲课堂开到田地里,聆听农科专家老师现场宣讲,“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麦品种100%自主培育,中国水稻种源自给自足,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育种家的汗水与泪水……”在盐碱地里聆听杂交小麦、藜麦、花生等农作物需要攻克的困难,在田垄里观察脚边“杂草”其实是“大青叶”“益母草”“金银花”……青少年眼能看到、手能摸到、嘴能吃到、脑能记住,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颗强国希望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成为宣讲主角,探索打造青少年养成宣讲模式,通过沉浸式感受宣讲、参与互动、录制宣讲视频,兴趣引领,因材施教,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中开拓视野和知识面,在铭记历史中把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截至目前,“小小春苗”宣讲视频每期浏览量均达到10万+。“五为·红色宣讲”志愿服务示范活动,以线下进校园、线上云宣讲形式,单次观看人数突破40万人次。“有理滨小圈”,理论火种浸润朋友圈。“一句理论金句、一个微宣讲视频、一组宣讲课件”突破传统宣讲时间、空间限制,把“面对面”的理论宣讲变成朋友圈的云端互动,让理论触手可学。在农村以“乡土村语”为大家解读党的理论,做到先声夺人、入脑入心;在社区点赞身边励志的奋斗故事,将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变成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面向商圈融入“政策、技术、电商”等信息,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注入“红色动力”,浏览量总计超3200万。“马扎板凳杌子”,微光点亮流动课堂。一条横幅、一张桌子、八九个马扎组建“微阵地”,以“百姓夜话”“行走课堂”“支书话家常”“微宣讲视频下乡”“马扎课堂”等形式,“小切口”“微体验”阐述大道理,达到“微光引路、星火燎原”之效。截至目前,全市开展“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800余场,线下受众13万余人,线上受众超百万;开展“声动七月·千人同讲传党音”集中宣讲活动2万余场。公交车宣讲,零距离点燃女性力量。开通棠棣巾帼宣讲公交车,每周六宣讲惠民政策,实现宣讲“零距离”。筛选思想政治过硬,公益心、责任心强,有宣讲意向的百名巾帼宣讲员,宣讲女性奋斗建功故事、女性权益保护制度。自线路开通以来,已开展宣讲180余场次,受益群众3600余人次。

滨州在北镇大集(滨州“黄河大集”)开展“滨滨有理”宣讲赶集活动 王卫/摄

  汇聚“特色清单”,塑造“理论+文艺+乡音”宣讲模式

  以“理论+文艺+乡音”讲唱融合方式,把抽象的理论政策巧妙地转换成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乡音常理。创新开展“滨滨有理”宣讲赶大集活动。“打竹板,台上站,眯着两眼往下看。看什么?展览的主题就是‘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展览的作品都有名……”打开话筒,轻甩竹板,嘀咯哒,曲艺宣讲员开始了黄河大集上的宣讲,没有高台、没有聚光灯,但有宣讲员的地方就是舞台,宣讲员来到赶集人身边,竹板声声话家常,唠唠我的故事,共话新时代,“好”“好”,赶集人发出阵阵喝彩声。宣讲赶集扎根乡村,承载着乡音、凝聚着乡情,文艺宣讲小分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优势,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寓于相声、快书、曲艺、歌舞中,用生动活泼、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宣讲,将党的声音送入群众心中。“宣讲赶大集”参与闪电新闻“沿黄九省(区)融媒联动直播#沿着黄河赶大集”,全网总传播量1700万+,直播观看量超248万+;“滨滨有理”宣讲赶集活动走进胡集书会,线上观看达300万人次;“滨滨有理”宣讲赶集活动走进百年梨园“梨花节”,线下观看超40万人次。推出“宣讲+渔鼓戏+歌曲”宣讲。以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内核,以优秀传统艺术为表现方式,融合当地冬枣文化、群众生活习俗,创作了全国首部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荣获“群星奖”的渔鼓戏《村里有个烂筐子》《老邪上任》,原创歌曲《一说滨州就想起你》等100余部(首)宣讲作品。云上宣讲“e彩纷呈”。滨州精心打造市县两级融媒App、“理响滨州”官方公众号等,开设宣讲专版专栏。创新构建“e系列”微宣讲品牌体系,运用“场景化宣讲+个性化制作+全媒体传播”手段,制作推出播音名嘴每日诵读二十大报告的“学习e分钟”,立足场景化主题化宣讲的“e理e诵”,聚焦阐释解读百姓关心关切的“讲理e刻”等微视频产品,举办以小故事讲大道理的“e起来宣讲”微宣讲大赛等,制作视频65期、微宣讲作品85个,组织各领域各系统各地域的优秀宣讲员,全方位全覆盖宣讲,绘就滨州理论宣讲“e”张地图,讲出“滨州味道”“百姓味道”“时代味道”。

  (作者为山东省滨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