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政策·交流园地 > 宣传动态
让优秀作品走上国家舞台
发表时间:2024-02-21    来源:《时事报告》2024/02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余婷婷

  翩跹起伏,台上的身姿流转自如;进退有度,幕后的调度张弛有序……获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上演以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还登上了跨年晚会的舞台。舞剧《红楼梦》为什么受到观众的青睐?为帮人们探寻问题的答案和剧组的台前幕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近期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国家舞台》,详细介绍了这部优秀作品的诞生过程和它的艺术魅力。

  携手国家级文艺团体,汇聚中国文艺顶尖力量,《国家舞台》立足以创新的视觉语汇来展现经典的舞台艺术作品,它通过国家级“数字剧场”,为观众带来了高品质的数字艺术享受。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既深刻改变着观众的审美习惯,也激励着文艺工作者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革新。《国家舞台》本着“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思路,在传播层面破题,尝试在融媒体创作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破圈”传播道路,努力以高清影像、沉浸式VR打造新媒体震撼观赏体验,实现以头部平台和头部节目相融合的融媒体传播。

  老百姓想不想看、爱不爱看是检验舞台艺术的指向标。《国家舞台》聚焦近些年火爆文艺市场的“破圈”舞剧,不以“获奖与否”为挑选准则,而以“大家爱看”为目标锚定,深入挖掘剧目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立体讲述“一部剧与创作者的故事”。

  《国家舞台》的首部入驻作品,正是近两年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的民族舞剧《红楼梦》。这部由江苏大剧院出品的原创民族舞剧,在上演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近20万观众。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知名度毋庸置疑。从电视剧到电影,从京剧到话剧,从音乐剧到芭蕾舞剧,对它的不同改编与呈现方式层出不穷。然而改编名著,光环与束缚同在,往前踏出一步的锐气、回到巨人肩膀上的守正,都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因子。受限于传统舞台的观演模式,舞剧《红楼梦》相比于它的热度,观剧人次稍显单薄,而借助《国家舞台》,使更多观众得以观览舞剧《红楼梦》的华丽容颜、了解创作团队工作的艰辛。

  揭秘优秀作品的台前幕后,让幕后的那些倾注心血的创作瞬间成为永恒,正是《国家舞台》创制的初衷。

  演员奚美娟说:“好像我的根基在舞台上,不管我离开多少年,只要一站在舞台上,一瞬间我的感觉就会回来。”这句话讲出了很多演员的心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精美绝伦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舞姿、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举手投足中凝结的都是演员十几、二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功夫。

  《国家舞台》第一集聚焦舞剧《红楼梦》,见证了一批青年舞者的“砺刃出锋”。镜头切换下,台前幕后在观众的视角下有机串联;时间回溯,两年前的创作之路清晰可见。舞台上,十二金钗体态衣衫各异,舞台下,服装设计师的手稿铺满桌面一层又一层。高背官帽椅、山水屏风、长条案几、折叠纸扇、大红花轿,这些古典意味十足的器具,转瞬间又化作舞美设计案头的微缩模型。在纱幔帷幕的光影交织中,大观园似真亦幻……这一切离不开灯光师的设计。

  通过《国家舞台》的镜头,我们得以看到,舞剧《红楼梦》是一群年轻人付出心血不断打磨出来的作品。舞剧《红楼梦》导演黎星说:“《红楼梦》的美学是传统美学,对它的审美情趣和风格,包括舞美、服装等的设计,我们都精心使用了中国传统语汇去包装、解构、整合,而要达到完美,需要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舞台艺术是简单且复杂的艺术。好不好看,是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得出,而创作过程中的日拱一卒,却是复杂的多工种多维度的磨合前进。导演对艺术的追求、演员们的忐忑、舞美设计的精调细改,以及成功后大家在幕后的轻松,这些都在《国家舞台》中得到了呈现。

  舞剧《红楼梦》的创排,也是一群年轻人锐意突围的过程。在草创剧本之时,主创团队结合剧本畅所欲言,“第一天一点,第二天两点,第三天三点”,不断达成一致意见,那些深夜不眠的构想,一步步地呈现在纸面。饰演林黛玉的青年舞者李艳超,受伤后复出,虽可能面临再次受伤的情况,但她为了梦想,毅然选择了坚持。这种舞者与舞台的情感羁绊,在《国家舞台》的镜头下,表现得更加清晰真实。

  对《国家舞台》的制作团队来说,拍摄记录舞剧《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是一次突破以往模式的全新尝试。在3个月的时间里,制作团队跟着《红楼梦》舞剧组辗转全国多地,在极度紧张的巡演节奏中完成了拍摄。虽然一些镜头在观众面前只是一闪而过,但它的背后却是海量的紧张抓拍。拍摄过程中,《国家舞台》的制作团队充分尊重剧组意愿,以不介入、不打扰的旁观者的视角记录。3个月持续不断的跟拍,累积的素材时长达到惊人的数量,而后期制作,还要从这些庞杂多样的素材中剥茧抽丝,再编丝成线,建立起节目的叙事架构,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可以想见。

  以剧目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多种视觉手段、围绕剧目进行多维度辐射,进而实现多层次解读,以充分呈现台前幕后的故事,方能以情传情。《国家舞台》以真实记录方式揭秘了大众最为好奇的台前幕后,回溯数月甚至数年的创作过程,为剧目主创、主演提供舞台语境之外的电视语境。

  如何做到“穿梭于舞台上下,把时光定格成永恒”?《国家舞台》用自己的出色行动作出了回答。正如黎星所说:“《国家舞台》是忠实的造梦记录人。在《红楼梦》一遍遍彩排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一颦一笑都要反复揣摩原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每演一次都会加深一次理解,而《国家舞台》记录下来了这一过程,见证了我们的磨合和我们的成长进步。”

  未来,《国家舞台》的目光还将继续投注到更多“大家爱看”的优秀剧目上,为观众展现更多高品质的数字艺术作品,帮助舞台艺术不断拓宽边界。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