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势政策·交流园地 > 宣传动态
时事报告记者走基层丨一场别致的文化新体验——探寻文化新地标北京城市图书馆
发表时间:2024-03-06    来源:形势政策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时事报告》杂志社 邢 然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却从小到大都没有去过通州。在年前就听说副中心的三大建筑已经正式对公众开放,我按耐不住好奇的心,终于可以在春节假期去城市副中心逛一逛、看一看。春节期间,通州的街头巷尾都满溢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楼宇喜气洋洋。在大运河畔,游客不仅可以在大运河新春游园会逛市集、看表演、赏非遗,过一个热闹非凡的“传统年”,还可以闹中取静,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过一个独特的“书香年”。

  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历时4年建成,从外部看,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世界上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墙结构建筑,外立面由276块超高玻璃组成,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而内更有乾坤,城市图书馆不仅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藏书715万册,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面积2.18万平方米,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

  正月初六,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不少游人以家庭为单位集体出游,扶老携幼,一派温馨之景,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漫步就能看到副中心的三大建筑在不远处遥相呼应。因三大建筑周围还有一部分景观正在建设中,整体园区并未完全开放,故而随着临时人行道,看着提示板慢慢找寻到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大门。图书馆的外立面是线条简洁并具有高透明度和开放性的玻璃幕墙,允许足够的阳光进入,保证读者的阅读光线,又使得图书馆与外部的森林公园景观融为一体。

  进入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顶梁“叶”,让众多初次进馆的读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以144棵“银杏树”撑起的知识空间,叶脉也因春节的喜气而转为了红色,隐藏在银杏叶中的透明天花板——天河,会随着光线不断变化颜色,让千年大运河畔更披上了一抹亮丽色彩。

  图书馆整体建筑以“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为设计理念,又被称为城市中的“森林书苑”。将视线转至下方的小山丘则发现,山丘名为“知识山丘”,图书馆将数据可视化技术融入山间阅览区的整座山峰,山峰上不断滚动着与阅读相关的语句,这一座“知识山丘”就展现在读者眼前。山丘下方还有一条动态的影像丝带形成的“数字长卷”,与“知识山丘”相辅相成、联动配合,为读者呈现生动、震撼的数据景观。

  在知识山丘中间,“森林书苑”也分设了四个不同功能的阅览区,每级阶梯都配备了电源插孔等设施。随处可见的“保持安静”手举牌、无障碍设施、24小时书房、静音区以及巡逻的工作人员对不文明行为的及时规劝,都为读者的长时间阅读提供保障。这也使得“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建筑理念能够完美的化为现实。

  硬科技 新体验 显智慧

  在一楼北门的服务台,有一位特殊的馆员,不管是书籍导览还是阅读指导,它都能迅速做出回答。它就是北京城市图书馆的AI数智馆员“图悦阅”,是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位接入大模型AI的数智馆员。它的同事还有可以巡航的机器人馆员,招手即停,有问必答,还可以实现自助借阅。据说还有一位“大力士”同事是AGV搬运机器人,能够将图书送还到馆内的文献转流中心,节省了馆员的时间和体力,做到进一步解放人力。

  不止如此,在图书馆一层潞云筑内,24小时图书馆的“无感借阅”也尽显科技魅力。读者只需要在入馆处进行人脸认证,后续在规定区域内借阅图书就无需办理借阅手续,待读者从书架拿取图书,并带离图书馆,空间内的监控设备自动捕捉进行人脸识别,自动办理借阅手续,实现无人值守、读者自助、无感借阅的创新服务体验。

  继续向内走,进入到元宇宙体验馆,可见整体装潢和气氛与图书馆其他的空间有所不同。元宇宙体验馆空间灯光偏暗,以黑色与蓝色为主基调,读者们进入空间后,注意力不由自主的会被四周墙上的大屏幕所吸引。元宇宙空间正是利用屏幕、镜面等多种显示媒介,来构建元宇宙线下体验场景,打造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使读者尽情探索知识的无垠边界。在元宇宙体验馆内有许多来体验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他们在元宇宙空间中感受阅读的无限魅力。

  从元宇宙体验馆出来后,向楼下走去,可以看到全木质装潢的地下一层,大部分场馆还未开放,走到最里侧,可以看到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从透明的窗户向内观察,可以清晰看到架子上放置着用金属书箱保存的书籍。据了解,书库的主库区建设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书库高度16米,藏书量高达715万册,读者通过手机端或自助设备,15分钟内便可以完成检索和借阅。

  在成功借阅到图书后,踱步到三楼阅览区,光线柔和但明媚。这里的玻璃运用了调光技术,可以在中午等光线充足时降低透光率,在早晚增加透光率,保障读者阅读时的光线需求。这也使得很多的读者更乐于选择这里,不仅可以在柔和的日光下进行阅读,还可以在阅读的间隙欣赏周围的美景。

  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有读者反映,节假日带孩子来看书,但是中午晚上吃饭却成了问题,要么去咖啡厅排长队吃点小食,要么只能驱车去其他地方就餐。对此,建议在馆内增加餐饮点,或在咖啡厅增加简餐服务,或完善附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就餐场所。还有读者反映,在手机端与网页端,北京城市图书馆的预约服务等配套功能还无法顺利使用,期待图书馆方面可以请专人维护小程序及网站进行功能的修整完善。

  育文化 巧联动 展未来

  北京城市图书馆身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大运河畔、点缀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万亩城市森林中,在周围基础设施逐渐建设完善后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休闲中心和文化新地标。

  在通州生活居住了20多年的市民尹先生也借着春节假期来到了三大建筑:“看到副中心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一系列很好的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了市民们日常的文娱生活,塑造了浓厚的文化环境,我感到十分高兴。三大建筑的落成不只是为通州增加了三座美观的地标建筑,更是孕育文化的温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知识的种子,以后定能生根发芽,为通州的进步、北京的发展、中国的腾飞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盛世之城,未来已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进一步完善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今,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地继续协同发展、踔厉奋发、共谱新篇。

  千年运河,文脉悠悠,银杏如盖,智启未来。在数字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阅读依然是很多人保持终生的习惯。不管是静坐在“银杏山谷”,还是在“知识山丘”获取能量,亦或是穿梭在“森林书苑”之间,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更是终身学习的场所,北京城市图书馆给读者们带来的是一场更加别致的文化新体验。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形势政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