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问答
为何取消外企“超国民待遇”
2011-11-13 21:39:00  来源:《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0 12 月起,外资企业的月度财务报表上将出现两个新的科目: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至此,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全部税制都实现统一,过去近30 年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那么,当初为什么要给外企优待,为什么又会在现在取消呢?

  这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 年代,当时的中国刚搞改革开放,十分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拿什么去吸引外国企业到中国安营扎寨呢?那时候中国市场还不是个香饽饽。中央政府高瞻远瞩,决定给予外国企业“超国民待遇”,即在税收政策上要优于国内企业。优惠的政策加上广阔的市场,使中国迅速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0 3 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 万亿美元,中国连续17 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位。没有交给外企优惠这笔学费,中国不可能这么快就奠定了今天的工业基础。

  但是,这种“内外有别”也逐渐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由于享受了过多的优惠条件,外企的经营成本比境内企业低廉很多,即使外企不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在中国内地也能较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样导致众多效率低下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而这并非中国希望出现的局面。而且,这对国内企业多少有些不公平。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当年亟需的资金已经不是我们的主要问题,现在更多地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我们的市场机制。于是,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成为必然。为了让在华外企能尽快适应,这种取消是渐进的,从2007 年开始,直到2010 年底正式结束。

  可以想象,当优惠取消时,那些已经习惯了“身在福中”的外企自然不高兴。2010 年,就有不少外企频频发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感慨,有西方机构甚至预测,20%的跨国企业将撤离中国。

  不过,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悲观。数据显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仍在继续增长。20109 月,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前15 个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中国仍居第一,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目的地。看来,抱怨归抱怨,只要中国市场能赚钱,谁也舍不得走。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