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开拓文艺发展繁荣新局面
2015-01-21 15:51:00  来源:《党委中心组学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 文化部原部长、党组书记 蔡 武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五个方面,充分肯定了长期以来文艺战线取得的显著成就、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使命,科学分析了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推向了一个新境界,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讲话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各环节,落实到文艺活动、文艺评论等各个方面,努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第一,总书记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格局中文艺工作的定位。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文化自觉,切实增强做好文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积极运用文艺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文艺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数次集体学习都确定以文化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深刻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文化繁荣兴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总书记从文艺与国家、文艺与民族、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时代、文艺事业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等多个维度,进一步阐发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大价值,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格局中文艺工作的定位,把我们对文艺和文艺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我们正奋力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与此同时,我们的改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从国际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需要我们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发展壮大自己。从国内看,国内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更加多元,社会舆论更加繁杂,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让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人民,也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力量。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环境,总书记殷切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信任、厚爱,也是历史的重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的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总书记讲话指明了市场经济大潮中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73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等重要问题,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进入改革新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确立了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强调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坚持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文艺工作者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让作品充满了铜臭气。总书记的讲话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文艺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为文艺工作树立了精神灯塔,为文艺工作者标注了价值航标。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紧扣党和国家工作主线,推出了许多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生动展示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精神风貌和宏伟业绩的文艺作品。但是,还要看到,当前一些文艺作品的创作在指导思想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作品,扭曲历史,消解崇高,或抹黑党的历史,或质疑党的领导,与中国梦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有的受市场万能观念的影响,把票房、码洋、收视率作为判定文化产品优劣高下的唯一标准;有的把恶俗当有趣,搜奇猎艳、格调低下,或搞怪卖丑,或撩拨欲望;还有一些作品鄙弃传统,崇洋媚外,对中国恶意贬低,对西方极度美化。在文艺批评方面,应景之作、炒作之作也不少。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文艺发展繁荣的极大“负能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我们必须认识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导向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各环节,落实到文艺活动、文艺评论等各个方面。一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文艺创作。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实践活动,培训艺术表演团体和文艺单位领导班子及业务骨干,引导文艺工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文艺创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看到市场对于文艺繁荣的推动作用,又要正视其与精神价值的矛盾与对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趣,保持独立的品格和价值规范,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改进文艺评奖工作机制,完善文艺作品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加强文艺评论建设,实施“艺术评论体系构建和引导计划”,提高理论水平,培育评论人才,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文艺创作的“导航仪”,自觉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同崇高的艺术追求统一起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进行艺术创造。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对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规划指导,聚焦实现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当前,尤其要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文艺精品,讲诉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要建设和管理好文艺阵地。增强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有害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要准确深入领会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与部署,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做到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第三,总书记讲话强调了文艺创作的导向和文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引导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为民情怀,不断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追求、本质特征,也是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永葆活力的奥秘所在。我们党始终强调文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文艺工作者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江泽民同志要求,作家艺术家要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的优秀作品。胡锦涛同志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在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用大量篇幅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他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多彩生活中汲取营养。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他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总书记的讲话重申了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了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这些深刻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同时又充满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深刻阐释了新时期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遵循。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同时,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当前创作领域还存在着诸如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感官娱乐轻精神快乐等许多问题。题材体裁跟风扎堆,戏说之风大行其道,雷剧、神剧反复登场,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粗制滥造、低俗庸俗媚俗、追求奢华浮华、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创作心态方面,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一些创作人员变得越来越浮躁。当年,很多经典作品的创作,主创人员往往要花很长时间体验生活,而现在,一位舞台导演可以同时承担几部舞剧的创排任务,一个作曲家可以同时为几部影视剧和舞台剧创作音乐,一名舞美师可以在同一时间负责几台晚会的设计,多部作品居然可以由同一个编剧同时执笔。在这样的状态下,是难以生产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的。

  文艺工作千头万绪,出作品是硬道理,出优秀作品是硬任务。文艺工作者不能作精神贵族,文艺创作不能是无病呻吟,文艺作品不能是孤芳自赏的玩物。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自觉坚守崇高艺术理想、遵循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单纯以数量多少论英雄,不急于求成、不好大喜功,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努力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一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忠实生动地记录普通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浓墨重彩地歌颂各行各业劳动者可歌可泣的事迹,满怀热忱地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二是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三贴近”原则,建立健全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制度,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和采风创作,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三是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强群众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鼓励和支持艺术院团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演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观看文艺演出、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定和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四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艺水平。挖掘盘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第四,总书记讲话强调了思想意识多元背景下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凝聚力量、引领风尚,可以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递真善美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对社会公众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这就要求艺术家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还要有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行。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他指出,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发展,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他殷切希望,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这些话语重心长,既饱含着对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令人暖意萦怀,备受鼓舞,同时又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指导性,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升,队伍整体结构更加优化,大批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在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方面,受转型时期社会上浮躁、浮华、肤浅之风盛行的影响,个别文艺工作者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应该说,我们的绝大多数文艺工作者都本分做人、热心公益,恪尽职守、为艺术不懈追求,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我们也经常从媒体、网络上听到、看到,个别从业者不顾艺术品位,把文艺作品当成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把上座率、收视率、发行率视为一切,抄袭模仿,粗制滥造,低俗媚俗,浑身充满铜臭,有的为了挣钱,不管产品真假,只要给钱就代言做广告,有的剧作家看电视剧挣钱,就不再写舞台剧了,有的演员干单位的活“磨洋工”、出去挣钱却很积极,有的评论家,昧着良心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把红包的厚度与对作品评价的高度联系起来,有的学者心浮气躁、无心深入研究。有的从业者违反社会公德,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绯闻、丑闻不断,甚至违反法律,吸毒、嫖娼、出轨,有的甚至为炒作自己而制作噱头。这些都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二是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尚不能满足文艺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地区文化站编制没有得到落实,出现无人办事、专干不专的现象。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基层院团的各类艺术人才、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人员,特别是懂策划、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善于开拓市场的外向型人才尤为缺乏。人才使用机制僵化。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文化单位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情况严重,出现了“需要的人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能干的人拿着单位工资忙自己生意、不能干的人躺在单位怀里嗷嗷待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文化单位的创造活力。人才保障机制滞后。文化艺术领域的国家荣誉制度至今仍未启动。针对文化领域特殊人才的保护力度不够。

  建设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快培育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倡导德艺双馨,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引导广大艺术家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强化人格修为,做到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公道正派、仁厚善良、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克己奉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努力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承载者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讲好优秀文艺工作者的故事,树好形象,为文艺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二是加强对文化领域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治理,坚决抵制崇洋之风、拜金之风、低俗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三是加强文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引进、培养、扶持一批高层次文艺人才。加强专业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基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的各类文艺人才,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专兼结合的基层文艺队伍。

  第五,总书记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事业领导的新要求。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我们党在长期领导文艺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前文艺工作的形势,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他特别指出,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创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这些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事业领导指明了主要路径,为今后建立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保障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文艺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树立三个意识,采取切实措施,为文艺发展繁荣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树立大局意识,为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放眼长远,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来整体谋划和推进文艺工作,做到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要科学编制文化艺术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设定艺术事业发展的预定目标和引导艺术创作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强化协同意识,加强统筹协调,把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增强规模效应,增强协同作战能力。要加大公共财政扶持文艺创作的投入,努力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要提高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资助项目和体系建设。二是树立问题意识,在有效破解难题中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强对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调查研究,在系统梳理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在中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敏锐捕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要勇于解决问题,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事关方向、原则的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理直气壮地批评不良倾向和错误观点,努力在多样化文化思潮中立主导、谋共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不断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打造精品力作、树立艺术“高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都要充分激发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造活力、推动艺术创新。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努力创作更好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要在坚持本土立场、关注本土现实基础上,关注研究国际艺术潮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艺术精华和先进艺术管理经验,以时代的伟大进步推动艺术创新发展。要紧随时代步伐进行创新,不仅在题材方面要观照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也要在表现体裁、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丰富发展。特别要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广泛运用现代科技丰富文艺创作手段、拓展文艺创作空间、培育新的艺术形态,创作推出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文艺作品。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和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艺创作生产运行机制,完善政策,坚决破除一切束缚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动局面。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题材、体裁、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让一切创作灵感自由流动起来,努力营造有利于一切创造才能充分涌流的良好环境。各级领导不能高高在上,习惯于发号施令,而是要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善于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交知心朋友。艺术生产单位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艺术创作生产,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艺术精品的孵化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既是对文艺界的极大鼓舞,同时也是对文艺工作的一次有力动员。我们深信,在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文艺百花园一定会更加姹紫嫣红,中华艺术的高峰必将崛起!

 

责任编辑:孙 爽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