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首页  |  
  2. 加入收藏  |  
  3. 联系我们:010-64054526    010-84039269
首页 > 高中
优秀征文选登
发表时间:2021-03-09    来源:《时事 高中》2020-2021/03网站编辑:单良晨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编者按:《时事(高中)》陪伴了一届又一届高中生的成长,引导同学们关注时事、关心国家社会发展。2020-2021学年,《时事(高中)》第3期面向高中生征稿,为大家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学们踊跃投稿,反响热烈。特选登部分优秀稿件与大家分享——
 

乡村迎来新面貌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7 冯宁萱

  我的故乡是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麻黄山乡,位于陕宁边界,背靠毛乌素沙地,面朝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缺乏水源,庄稼难种,牲畜难养,不少人离开故土。

  去年十一假期,离开家乡多年的我们,又回到麻黄山乡,眼前的一幕让我们吃惊:曾经破旧的古窑改建成了新农村文化站,乡村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有不少游客是闻名而来,特地来感受当地的农家乐。

  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就拿我二爷爷家来说,家里生活完全变了模样。从前去二爷爷家,车根本走不到院门,至少要爬半个小时的土坡;而如今,乡村公路通到家家户户,爸爸直接把车开到二爷爷家门口。窑洞外部在不改变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做了修整,家里不仅用上了电脑、吸尘器,还有了宽带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去山下井里挑水。洗手台干净整洁,还可以用到热水。从前随处围栏的厕所也退出了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抽水马桶。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乡村的新面貌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也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脱贫攻坚”四个字的力量。我坚信,在党的引领下,我的家乡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指导教师:来紫玉

 

翻越贫困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7 马芳

  远方的阳光不会凭空照亮,所以要翻越荒凉,翻越过往,翻越阻挡。”一首脱贫歌曲《翻越》,唱出了宁夏人民翻越绝对贫困的决心和豪迈。20201116日,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成功脱贫。在西吉县出生长大的我,也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巨变。

  以前,西吉县的山光秃秃的,一到春秋季节,风沙刮得人不敢睁眼,到了下雨天,土路更是泥泞不堪,从学校走回家,我的裤腿就沾满了泥巴。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用电器。水电费还要到专门的地方交,生活很不方便。爸爸妈妈辛苦种地,可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但凡家里有人生一场大病,就得借钱。贫穷这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直到脱贫攻坚的号角在西吉吹响,一切都不一样了。种防护林,封山育林,整改臭水沟,统一处理垃圾……西吉的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降水也多了起来。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和宽带网通进了家家户户,生活一下子方便了起来。村里搞起了规模农业,办起了牛羊厂。专业人员还走进田间地头,给村民们培训技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脱贫。爸爸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还可以在附近蔬菜加工厂打零工,补贴家用,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

  如今,西吉人住上了放心房,教育、医疗、卫生也得到了保障。在党的领导下,西吉人必将一路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指导老师:来紫玉

 

迈进小康生活的大门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6 李佳琦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的家乡——宁夏海原县也终于脱贫摘帽,迈进了小康生活的大门。

  海原县曾经是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重点区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定贫困县,也是宁夏“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千沟万壑,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黄土里艰难地“刨生计”。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生活大变样。海原县减贫2547699788人,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4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重重青山生机盎然,柏油马路宽阔平坦,安置小区也逐步建了起来,休闲公园、健身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成,让人们可以享受生活。

  我的母校——海原县回民中学,曾经简陋、拥挤的学校,不仅变得宽敞明亮,还配备了先进教学设备、运动器材,就连食堂都大不一样了,菜品丰富,价格实惠。

  感受着眼前的一切,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为助力家乡不断前行而奋斗!

                          指导教师:来紫玉

 

家乡巨变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6 杨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一句感叹传了千年。而今天,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梦想在中华大地变成现实。迎着朝阳,我漫步于家乡小道上,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慨着一路见证的家乡巨变。

  昔日那条蜿蜒小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看着笔直的马路向远方延伸,我的世界似乎变得更广阔了。正欣赏着路边林立的高楼,大伯笑着走过来,“回来啦,快进来,外面冷。”大伯家的变化也好大呀!干净平整的院子,宽敞大气。院墙上还贴上了饰有风景的瓷砖,迎客松立在院中,别有一番韵味。“大伯,听说您开公司了?”大伯欣慰地笑了,“国家政策好啊!滩羊皮是咱村的特色,政府特别重视,出资扶持,鼓励做大产业。我抓住了这个机会,现在厂子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真是有奔头了!

  是啊,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国家的关怀和支持,扶贫脱贫艰苦卓绝,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跋山涉水,访贫问苦。党员的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

  继续往前走,转过弯便是我的母校了。我不禁回想起以前,教室是个低矮的平房,到了冬天冻手冻脚;操场又小又不平,跑步磕磕绊绊。而现在,整齐的教学楼前是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操场又大又平整,绿色的草坪,红色的跑道,诉说着孩子们的快乐。每个班都安装了多媒体,学生们吃上了国家免费发放的营养午餐……

  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引领人民奔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我坚信,我的家乡一定越变越好,日子一定越来越甜!

                                             指导老师:来紫玉

 

穷窝窝“变身记”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6 杨梅花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宁夏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2020年彻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标签,我的家乡宁夏西吉县也终于实现脱贫摘帽。

  以前,每家每户只有一口水井,生活所用的水皆取自其中,打上来的水很浑浊,经过沉淀才勉强能使用。而如今,自来水进入了千家万户,甘甜的水让穷窝窝有了生机。

  一改往日的荒凉,如今的西吉遍地是宝。新鲜可口的宁夏特色有机黄花菜,硕红饱满的枸杞,淀粉含量极高的马铃薯,还有肥壮的肉牛,一片生机勃勃。农民们不再害怕没有销售门路,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将这些宝贝销往全国甚至海外。这让整日忙碌的农民,脸上多了微笑,眼里少了忧愁,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西吉的父老乡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步一步走向共同富裕,穷窝窝摇身变成绿窝窝、金窝窝,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站在高高的山上,一片片麦田绿得耀眼,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热闹。静静聆听风吹麦浪的声音,时而还有几声蛙鸣。傍晚,有娃娃们放学回来嬉笑的声音,还有大人们扯着嗓子喊孩子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自然又纯粹,这正是我家乡的新面貌。

  西吉这个穷窝窝终于迎来了期盼多年的幸福生活。老乡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搭上全面小康的列车,让我们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行!

                                              指导老师:来紫玉

 

“塞上华西”在崛起

宁夏六盘山高中学高三6班  黎婧婧

  1995年,在江苏华西村的援建下,宁夏华西村由此建立,后发展成为镇北堡镇。20多年来,第一批移民在这里扎根,但生活依然贫穷,吃的是救济粮,穿的是救济衣,收入也一直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小镇没有几幢高大的建筑,一到雨天,路面就泥泞不堪。

  在党的领导下,宁夏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此后,这里发生了大变化。宁夏拉开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作为首批选定的小镇之一,镇北堡镇着力培育葡萄酒文化、影视文化等产业,再加上天沐温泉、兰一山庄等加持,小镇逐渐能引来游客了。此后,镇北堡镇旅游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硬件设施跟上了,软件方面也不能落下:丝绸之路美食文化节、贺兰山音乐节、冰雪文化节等依次登场,小镇散发着浓厚的文化芬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19年,镇北堡镇旅游产业直接带动经济收入达到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91元,同比增长8.5%。一大批村民还依托旅游业实现了就业,再也不用远走他乡,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赚钱。

  如今的镇北堡镇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便捷的公交车,干净的公共厕所,景致优美的公园……巍巍贺兰山下的“塞上华西”正在崛起!

  指导老师:来紫玉

 

父亲眼里的光

贵州毕节一中高三16班  周钰琪

  庚子年春,寒潮来袭,回家的路上处处结着霜冻,车窗被雾气遮得严严实实。晚上7点,本该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饭桌前吃饭,可无奈父亲才刚刚结束工作,匆匆赶来郊外的学校接我回家。看我冻得满脸通红,父亲惭愧的笑了笑:今天走访了8户人家,要处理的问题有点多,临走的时候有个婆婆非让我等她去田里挖棵大白菜回来,叫我拿回家,说味道可好了!

  思绪飞回20189月,那时候父亲刚被安排去小寨村参与扶贫工作。我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替父亲担心:那些地方条件那么艰苦,您怎么不推掉呀?一向宽厚幽默的父亲听后皱起了眉头,困难的事大家都不去做,工作怎么展开?那一刻,我看到了父亲眼里的光。201810月,父亲正式踏上了小寨那片贫瘠的土地。

  小寨村位于毕节市东部,寨里的青壮年选择外出谋生,破旧得遮不住雨的老房子里住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他们白天铲草喂猪,晚上砍柴烧火,夏天来了也不敢多减衣服,因为家里没有买感冒药的钱,更别提让孩子上学。

  在讲台上站了20多年,父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挨家挨户和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沟通,几乎说破了嘴皮,终于有八九个孩子被他带进了“教室”,教普通话、教写字、教算术……孩子们第一次对知识有了概念,原来除了种地,还有加减法,还有诗和远方。

  父亲将孩子们上课的视频发给我看,每一个孩子都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听了周恩来“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一个黑瘦的孩子跑到父亲跟前,他涨红着脸,哽咽地说:我要好好读书,赚很多的钱,买一大筐包子馒头放在家里。听完这番话,视频中父亲的眼里又泛起了光。后来,希望小学终于建成,孩子们有了像样的教室,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光。

  20208月,父亲从小寨村的一线帮扶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的那天,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了山脚下,他们不停地问“周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父亲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向孩子们告别:爸爸不走,只是换个地方陪着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爷爷奶奶都过上好日子,让寨子变得更好。都别哭,等你们考上大学了,我一定和你们一起唱山歌!

  随着贵州村村通打通最后一公里,苹果园年产百吨激发乡村活力,总溪河玛瑙红樱桃闻名全国,七星关大萝卜远销海外……这片土地正在撕下它贫瘠的标签。

  自扶贫事业开篇以来,无数像我父亲一样的扶贫干部深入大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村民们走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青年一代争做英雄,英雄才会辈出。社会主义事业还在推进,恰青春年少,生逢其时,接力棒正在交到我们手中,吾辈当以奉献诠释担当,用爱和勇气照亮前路!

  指导教师:陈明贵

 

那一片花海,于“贵州屋脊”盛开

贵州毕节一中 王婷婷

  贵州毕节市赫章县铁匠苗族乡中井村,白色塑料大棚内,一簇簇的安娜贝拉绣球纵情绽放,如梦似幻。而这番美丽,离不开“90”后香港女青年粱安莉。

  2017年,粱安莉与母亲第一次踏上贵州赫章县,一眼就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当时的赫章县还是全国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想着好山好水不能被充分利用,粱安莉深感遗憾。她开始筹划着,能为这片大山做点什么。

  经过细致的考察,粱安莉发现,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无污染,正适合种植鲜花。20185月,粱安莉和母亲出资成立的广州港华公司与赫章县签订投资协议,建设云海花田田园综合体和花卉育种育苗种植基地。建设之初,村民们并不看好,花好看有什么用?中看不中用种出来又不能吃”……不仅如此,遭受了极端天气的花卉还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面对难题,粱安莉亲力亲为,在基地与员工同吃同住,考察花田,学习鲜花种植技术,一待就是半个月。她还请来专家,给当地村民培训种植技术。在她的带领下,基地通过深加工生产出的精油、永生花等,源源不断出口海外。

  在粱安莉的带领下,30多位村民成功脱贫,周巧就是其中一位。在粱安莉来之前,周巧还在犹豫是外出打工挣钱,还是留村照顾孩子。后来种植基地建成,周巧立即报了名,如今的她已经成为基地的一名管理员。现在当了管理员,工资从每月2000元涨到了4000多元,丈夫和我一起干,加起来每月有8000多元的工资。赚了钱,盖了新房子,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像粱安莉一样的人,不退避,勇担当。因为有了这样的人,贫瘠的土地上,鲜花盛放!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要闻
网络教学
专题资料库
公务员考试
视频
微信截图_20220823102725.png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972336&encoding=UTF-8&data=AFshcAAAAF8AAMVCAAAAAQAS5LyY56eA5b6B5paH6YCJ55m7AAAAAAAAAAAAAAAvMC0CFQCAdAbx16FfoPi9viaHS5Tkx-JhFAIUcKctTPJcCZLIJ55H8fnCVBSWkak.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972336&encoding=UTF-8&data=AFshcAAAAF8AAMVCAAAAAQAS5LyY56eA5b6B5paH6YCJ55m7AAAAAAAAAAAAAAAuMCwCFD0kjiZaocUxKBLWPkyH4hHIJQOlAhRN2zkNO_9Y2DLV9DF-1T0l6SBZN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