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一刻
马桶效应
2010-05-20 00:00:00  来源:时事报告
 

  有两个版本的“马桶效应”。一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顽强抵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誓死守卫贝尔格莱德市。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从坚强到妥协,对北约做出了让步。这一突然转变曾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而贝尔格莱德市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马桶抽不上水!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精英市民尊严尽失,导致了最后的妥协。勇敢的塞尔维亚人有捍卫国家的勇气,却无法忍受不能使用抽水马桶的生活。有学者将这种“战争心理”谓之“马桶效应”。

  另一个版本的“马桶效应”则常用来比喻官员去职后才暴露问题的现象——一个人坐在马桶上拉屎,再臭,屁股坐那儿压着呢,别人也闻不到,一旦屁股离开,臭味马上出来了。有些官员在位时业绩明显,但其离任或调职后,就会发现在他任上留下很多漏洞。如果他一直原地不动,问题就有可能一直这样捂着掖着,长期下去,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前一种“马桶效应”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却无法怀疑它的逻辑真实性。其潜藏的逻辑是:肉体可以被消灭,“尊严”却不可以不守卫。但是,不甘屈服的“尊严”让位于不甘粗俗的“尊严”,这意味着什么?而且,握有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不甘粗俗,率先在“马桶效应”面前举起屈服的双手,这是否意味着个人的“尊严”超越了民族的尊严,少数人的“荣辱”超越了国家的荣辱?如此推论下去,战争中的“马桶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后一种“马桶效应”也很可怕,它消耗的是国家和人民的资源,损失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检验的是干部任用管理制度。其实,那些拉了“屎”又坐在马桶上的人,只要他拉了,不但他自己知道,别人多少会闻到一些异味。不但要有前置处理办法防范“坐马桶”官员拉“屎”捂臭,即使他挪开了屁股还要追究到底。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红太就谈到,防范干部“带病提拔”,不但要考察将提拔干部现在工作单位的状况,还要到他原来的工作单位进行考察。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