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2014年以来高层外交成果
2014-07-30 14:20:00  来源:时事报告 总编室
 

  中国高层正在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议,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加主动积极和务实。今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频繁出访,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

 

  1.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9天共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会谈和会见,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主张。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既有国家正常交往和参与国际会议的客观需求,更体现新领导集体的战略擘划,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本质特征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充分结合。

  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既是这些年来两国形成的惯例,也说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出席金砖峰会,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习近平抚今追昔,从“中国梦”谈到“非洲梦”“世界梦”,把中国人民的追求与世界人民的期盼连接在一起,介绍我国发展成就与经验时展示充分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次访问对外发出的明确信息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荷兰核安全峰会期间,除会晤奥巴马外,还会见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芬兰总统尼尼斯特、英国首相卡梅伦等领导人。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理念。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中国发展核事业50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中国对全国核设施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不断完善国家核安全法规体系,正在制定核安全条例。中国还积极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

 

  3.4月8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影响全球与地区局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多极化进程曲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

  今天的亚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亚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亿,劳动力供给充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同时,亚洲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高,地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还有7亿多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亚洲各国既面临老问题,也有不少新烦恼。解决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改变世界,发展创造未来。发展仍是亚洲国家的第一要务。

  新形势下,亚洲保持发展势头需要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发掘新的动力。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各国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甚至是“二乘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时至今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又增加了发展环境的复杂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增速下滑、通胀上升,甚至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现象,国际上唱衰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再起。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实现互惠共存、互利共赢。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实现亚洲共同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经济融合。创造亚洲的美好未来,要靠各国的自身发展,更要靠地区的共同进步。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地区动荡是祸,周边稳定是福。亚洲的进步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平稳定是亚洲发展的基础保障。

  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同时,我们维护本国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愿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主张也是明确的。对加强海上合作的积极行动,我们会倾力支持;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我们会果断回应。中国人历来讲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重情义,不会亏待朋友;我们讲原则,坚定维护根本立场。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愿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框架下,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进程,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中国珍爱和平、渴望发展,愿与地区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繁荣和开放的亚洲,在不断增强政治互信中维护亚洲周边的和平、稳定和安宁。

 

  4.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的非洲四国外交之旅,既是李克强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问非洲。李克强出访非洲为中非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中非合作展开了新的篇章。一是深化中非传统友谊。二是拓展中非包容性增长。

 

  5.6月16日至22日,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和希腊。在出访期间,李克强先后赴英国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并对英国、希腊进行正式访问,全程参加30多场活动,与这两国领导人见证数十份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力推动了中国与这两国关系发展。

  李克强两场演讲助推世界认知中国。李克强在英国和希腊的两场演讲颇为引人瞩目,总理通过事实和数据,用外国听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宣示“中国理念”,让全世界都聆听到“中国声音”,助推关注中国的各国民众更好地认知中国。

  李克强总理访问希腊,掀起了中希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三股热潮”。友情的热潮:“我们是可以彼此直视对方眼睛的朋友”、合作的热潮:中希双赢,也有利于欧洲、文明交融的热潮: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的握手。

 

  6.6月28日至29日,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商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纪念大会并作主旨讲话。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用自身的实践诠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外交实践中,中国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赋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新的内涵及意义。

  第一,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二,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第三,合作共赢是新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途径,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旗帜。

 

  7.7月3日至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韩国是一次走亲戚、串门式的访问,目的是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推动中韩关系再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同朴槿惠总统长时间会谈,对两国关系做出顶层设计。习近平主席同韩国国会议长、总理及各党派议员进行会见,还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深化友谊,推动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中韩关系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双方眼界应更加广阔,目标应更加宏远。中韩要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四个伙伴”的提出,符合中韩双方的实际需要,体现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极大丰富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也为今后中韩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强化了中韩互为机遇意识,深化了战略互信。二是提升了中韩双边合作水平,促进了互利双赢。三是拓展了中韩合作的空间和舞台,赋予中韩关系更大责任。

  习近平主席受到韩方高规格、隆重、热情接待。习近平主席就发展中韩关系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议得到韩国各界热烈反响。韩国媒体迅速、全面、大量报道,突出两国的紧密联系、互为机遇及合作前景,关注习近平主席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习近平访韩期间,“汉风”劲吹汉江两岸,中国梦、韩国梦、亚洲梦成为韩国舆论热门关键词。朴槿惠总统和韩国各界都认为,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是两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8.7月13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这是2014年中国外交“下半场”的开局之旅。此次访问成果丰硕。

  巴西是习近平访问拉美四国的第一站,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2012年,中巴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巴西已形成命运共同体,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也是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国与巴西双方签署了56项合作协议。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同意向中国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出口60架E190型和E190-E2型飞机,而中国将于今年内发射中巴第五颗地球资源卫星。巴西的全球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也得到了三份大礼:与中国银行高达2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与中国进出口银行50亿美元信用贷款的基础条款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其下辖的一家巴西港口与中国连云港签署合作协议。

  访问的第二站阿根廷与中国也收获了满满订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习近平此次访问期间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将在阿根廷建重水堆核电站,两国央行还签署了3年期11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习近平访问的拉美第三站委内瑞拉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向中国出口石油日均62.5万桶,今年4月委内瑞拉方面曾表示,希望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每天增加50万桶。中方则愿加大对委方卫星技术转让,并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参与委内瑞拉经济特区建设。

  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的第四站是古巴。此次访问有助于中古巩固“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关系,在战略、经贸、人文等层面收获多重“惊喜”。在古巴期间,习近平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举行会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为中古关系定方向、绘蓝图。这被看作中古关系收获的第一重“惊喜”。

  中国是古巴第二大贸易伙伴,古巴则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此访中双方升级的经贸合作,成为此间收获的第二重“惊喜”。习近平访古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双方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经贸、农业、能源、矿业、融资、生物技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在人文交流方面,习近平和劳尔在结束数小时会谈、签字仪式等访问日程后,在古巴国家剧院共同观赏中古艺术家演出。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出席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古关系此访收获的第三重“惊喜”。

  ——摘自外交部网站、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

责任编辑:骆 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