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为首页  |  
  2. 加入收藏  |  
  3. 联系我们:010-64054526    010-84039269
网站首页 > 形势报告厅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
发表时间:2016-10-11    来源:网站编辑:王志才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为国家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的笔试科目之一,申论是最能体现参考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机关工作的能力或潜力的考试科目。从申论大纲来看,广大考生不仅要精准定位出“从事机关工作所需基本能力”,还要了解申论的试卷组成——“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更要根据报考职位的类别深入研究省部级或地市级两类试卷所考查的具体能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培养。从申论实战看,广大考生不仅需要了解申论阅卷的规则,更要根据历年真题考查内容变化作出合理推断,预知命题趋向并做好相关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备考,逐步摆脱“谈申论色变”的尴尬境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考情分析

  针对20062015年国考申论试题,我们先从命题材料、主题演变以及解答等方面作一个详细的考情分析:

  2006年国考申论考查主题为“突发公共事件”,整篇材料是以对话形式出现,集中体现了对考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材料较难整合,信息梳理难度较大。

  2007年国考申论主题考查为“土地命脉”,首次出现国考省部级和地市级题目类别划分,体现国家对公务员选拔分层级考查的导向,题目难度较大,材料容量呈现稳定趋势,但是对考生作答能力要求更高。

  2008年国考申论主题考查为“生态文明”,并结合了水资资源开发,延续分层级考查导向,材料内容以案例、描述、对话等多种形式呈现,对考生阅读能力要求更高,题目形式也呈现创新之势,出现了“答复”等新型考试题型。

  2009年国考申论主题考查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延续分层级考查,材料容量增加到11个语段,达历史之最,内容考查形式一个主题,分为两个考查点,对考生迷惑性较大,本年度题目梳理难度较大,分析题目居多,但该年份试题堪称命题经典,也是为数不多的涉及经济类题材的试题。

  2010年国考申论考查主题为“海洋生态文明”,虽也延续分层级考查,但是真题明确分为省部级和地市级两类试卷,是国考命题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语段数量较少,理解难度适中,题目所涉及答题范围较为集中,题目形式更加突出机关工作能力的实际要求,如《报告》《宣传纲要》等试题形式的出现,更加体现出了申论的能力型测试特点。

  2011年国考申论考查主题省部级为“黄河治理开发与黄河精神”,地市级为“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本年度申论材料容量不算大,但题目设置较难,迷惑性较强,尤为显著的是文章写作相较于以前难度加大。很多考生审题能力较差,对材料和命题导向把握不够精准,导致文章跑题者较多,突出体现了对考生阅读理解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

  2012年国考申论考查主题省部级为“公民道德建设”,地市级为“公共安全”,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结合更为紧密,材料布局案例性内容增加,材料更加具体、形象,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更高,需要从具体、形象的材料中抽象出知识点和答案要点。对考生而言,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整合能力,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要具有申论底蕴,才能更有效地把材料阅读和知识运用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2013年国考申论主题考查省部级为“文化遗产保护”,地市级为“中华文化”,命题材料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要求考生有更高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以及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很难完成题目作答。同时,阅卷更加注意反培训倾向,要求考生独立思考、创新性完成题目作答。

  2014年国考申论主题考查省部级为“慢生活”,地市级为“幸福与缺陷”,命题形式出现重大改革,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突出体现了国家对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整合能力的考查和选拔人才的客观需要,解决社会问题也更加注重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

  2015年国考申论主题考查省部级为“科技的生命化”,地市级为“人文与科技”,本年度申论除了延续分层级考查、180分钟答题外,在命题形式出现了“命制小标题”等新变化,更加突出体现了国家对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整合、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同时在命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时俱进,选择“科技”命题,适应了国家选拔优秀治国理政之才的客观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方法概要

  从上文对10年来国考申论命题主题、命题材料以及解答等方面的汇总分析中可以看出,材料设置越来越案例化、具体化、形象化,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考生180分钟内要提高效率、实现理想作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研究掌握申论考试大纲是方向。根据考试大纲,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了两类试卷,综合对比分析两类试卷所考查的能力,主要有: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考试中,“内容”要求对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信息(问题、成绩、原因、影响、对策等申论要素)进行概括归纳,核心要求和采分依据是要素“全面”。“含义”要求对给定资料中特定词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概括,即在正确阐述词句字面含义的基础上,依据给定资料,精准定位其蕴含的问题、原因、影响(危害或作用、意义)、对策等申论答题要素,核心要求是“准确、全面”。“观点”要求提炼给定资料中的主要观点,对某件事中蕴含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要素作出判断和评价。“本质问题”要求针对材料反映的某现象或事件,分析归纳其中蕴含的问题,找出深层原因(多个问题表现背后的总原因即为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一是要分析归纳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主要事实中蕴含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要素)、观点(从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角度对特定事实作出判断和评价),具体侧重点依据题目要求和材料而定;二是要根据题目实际要求,从多主体(政府、媒体、企业、群众等)、多角度(意识、法律法规、投入、监督管理等)、多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入手分析,从给定资料中适当引申出将产生的影响或应采取的对策。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在实战中,考生需要借助自身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概括、分析材料内容,提炼出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及其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作出评估或权衡”是要对给定资料中某些做法进行分析,评估其影响(危害或作用、意义),通过权衡,从好的做法中借鉴吸收经验,从不好的做法中汲取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主要体现为上级要求和文件精神,一般隐藏在题目要求和给定资料(领导讲话、文件等)中,需要在公文的开头部分交代出来(主题背景、发文目的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在申论考试中,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反映的实际情况(现状、问题、影响、对策),通过拟写公文草案(法定公文或是机关事务文书,有时只需拟写内容提纲)来测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思想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申论考试中,一般要从给定资料的政策性语段(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中提炼。“说明、陈述、议论”等是对某个判定、主张,或对某事物各部分及其关系进行解释说明采用的具体表达方式。

  第二,掌握申论答题方法是基础。首先要学会审题。审题时间不需要很长,但要重点筛选出各个题目所涉及的“答题范围和答案来源”以及具体答题要素的位置,并初步掌握题目间的逻辑关系,使自己在阅读、理解材料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以提高效率。此步骤考生一般不重视,容易忽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次要掌握申论材料梳理的有效方法,比如段读法和多主体、多角度方法等。段读法是用510分钟,通过段落阅读实现对全部材料的框架梳理,并有效掌握各段落的中心主旨,按照答题要素进行分类整合。既能掌握材料有效信息,又为最后进行的文章写作梳理出了写作提纲。多主体、多角度阅读方法是指用3035分钟的时间,对材料进行再次精细化阅读,侧重于带着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定位型阅读,着眼于寻找、组织非文章写作题的答案要点,最终完成后面题目的作答。该方法主要从“人”和“事”的双向思维思考问题,比如从“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民众个人、专家学者、舆论媒体”等角度思考“人”的事宜,从“意识、法律法规、制度与机制、监督监管、教育宣传”等角度思考微观问题等。

  最后要掌握答案的组织方法和要求。每个题目都有不同要求,如概括归纳题型中的“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综合分析中的“观点明确”、对策题中的“可行性、针对性”、应用文体中的“分条作答、内容与形式”、大作文的“感情色彩、思想性、联系实际”等,都对答案的组织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如果忽视这些,势必会损失一些分数。

  第三,实战训练与能力培养是关键。相比行测而言,考生在申论复习时,往往疏于练习。很多考生很少针对真题进行实战训练,就更谈不上申论作答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考生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提高申论实战演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利用好国考近年真题。

  第四,增强申论底蕴是必备条件。申论既是一个能力性考查,又是一个知识性考查,但绝不是“模式化”考查。强调申论底蕴,就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水平,否则很难理解申论命题着眼于社会实际问题的命题导向,也很难实现对材料的深入分析加工和阅读理解。考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种了解和掌握并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机械地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代替材料本意,而是在使用相关理论知识时,要判断出是否与材料所考查内容相吻合。否则往往会南辕北辙,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华图教育蒋红增)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要闻
网络教学
专题资料库
公务员考试
视频
微信截图_202208231027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