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事报告首页
  2. 用户名
  3. 密码
  4. 验证码
  5. [ 登录 / 注册 ]
客服“高考恐惧症”
2013-06-18 08:43:00  来源:《时事 高中版》2012-2013学年05期

  福建一名高三学生来信说:“马上就要高考了,我特别紧张,总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越想越难受,睡不着觉,上课头昏脑涨,听不进去,我该怎么办呢?”

  从心理学上看,这个同学的状态是“高考恐惧症”的表现,不仅心里害怕高考,而且身体上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高考恐惧症”的产生,源于对高考结果的无法把握,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压力导致的:一是社会压力。大家通常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是没出息,被人瞧不起,这些负面因素会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家庭压力。父母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考生怕高考失败,令父母没面子;三是自身压力。有些优等生,将高考成绩看作是维护自尊的武器,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上述这些压力,往往导致考生走进一个怪圈:越是害怕失败,失败越可能降临。在同学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山西省理科高考状元张某,平时抽测的年级排名只有二三十名。而他的两个同学,原本几次模考都稳居年级前两名,却因过度紧张发挥失常,高考分数和张某差了50多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伟大的高空绳索平衡专家。在上世纪50年代,他曾在高空钢索上进行过无数次精彩的演出。遗憾的是,在后来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他发挥失常,从高空坠落而亡。事后,记者采访瓦伦达太太,试图找出失事的原因。瓦伦达太太说,她的先生每次走钢索都只专注于脚下,从不想其他事情,可这次由于有电视转播,压力太大,瓦伦达在上场前反复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结果却真的失败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证实,人大脑产生的意象往往会导致事情的结果,就好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在罚球的时候反复告诫自己,不能投偏了,而结果往往就会投偏!反而,不在乎成绩与名次,倒有可能一鸣惊人。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瓦伦达心态呢?恐惧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如果专心去体验它,恐惧感会越来越浓。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行动上,恐惧就会渐渐地减轻。高考近在眼前,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去做“如果考不上大学就会怎样”的假定,而是要静下心来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估量,努力学习,使自己忙碌起来,让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不给恐惧留下滋长的空间。在繁忙的课业之余,也可以做一些休闲娱乐活动,等情绪放松后再开始学习。还要学会交流,学会倾诉,使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缓解压力,消除恐惧。如此,“高考恐惧症”这个魔咒就像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会无趣地离开。(实文)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