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化”不得了
2012-07-20 12:21:00  来源:《时事》高中版2011-2012学年05期

□民建中央副主席 辜胜阻

  我们组织了调研组,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对1000多家实体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企业普遍反映:实业真难做,不愿做实业。不少企业主逃离实体经济,转身炒房、炒地、炒钱搞投机。产业的“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

  具体来看,产业“空心化”有四大表现:第一,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第二,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第三,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相当一部分变成僵尸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名存实亡。第四,随着企业精英移民或外迁,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心态。

  产业“空心化”的形成,背后有深刻原因:一是实体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以小微民营企业为例,由于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等成本上升,较前几年成本增长30%以上,利润比刀片还薄。一年下来,还不如转手卖套房挣得多。于是,大量实体企业纷纷“脱实向虚”,搞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二是垄断性产业存在准入壁垒,实体企业发展空间受限,为保值增值,实体资本纷纷进入股市、信贷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仅温州一地,2011年以来的民间借贷规模就超过1100亿元,而其中投向生产经营的比例只有35%。三是欧美经济低迷,越南等新兴国家低价抢单,我国以代加工、制造业为主业的中小型企业订单大幅度减少,库存量急剧增加,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四是生产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导致上下游企业利润分配的“两极分化”,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不堪重负。五是企业创新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风险,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举步维艰。

  世界经济发展呈“倒金字塔”型,即3%左右的实体经济支撑着97%左右的金融投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引擎。但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国际教训来看,英国曾因“食利”,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拉美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因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化以及日元的大幅升值,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衰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揭示了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问题。相反,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依然坚挺,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国注重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其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脊梁”,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如今,痛定之后,美欧等国家正在重新捡起自己放弃多年的制造业。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要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要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营造做实业能致富,创新做实业能大富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要采取“放、扶、逼”政策,“放”即放开垄断,深化改革,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扶”即少取多予,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逼”即靠市场倒逼企业转型。扶持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和“不会创新”问题,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想一想: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