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
聚焦金融危机
2010-02-01 00:00:00  来源:时事报告
 

  危机改变世界,1929年的大萧条不仅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崩溃,还引发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各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国罗斯福开始新政,德国希特勒上台,危机间接导致了二次大战的发生……世界格局因之而变。

  今天,我们再次处在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中,谁能率先走出危机?美元霸权是否因之终结?绿色经济能否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发展中国家能否借机提高话语权?这场危机将会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悬念之一:谁是第一个走出经济衰退的大国?

  孙立行 黄仁伟

  2008年9月中下旬,最初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各国政府通过联合大幅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等手段,但未能有效阻止金融危机向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蔓延。

  进入2009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明显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9年《世界经济展望》中称,全球经济2009年将负增长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今年4月以来,各国股市普遍触底反弹,能源资源价格回暖,各国对全球经济好转的乐观情绪日渐升温。IMF也修正了自己的预期,认为全球经济9至10月将出现“拐点”。

  无论悲观还是乐观,世界经济终将复苏毋庸置疑,那么,谁能成为第一个走向复苏的国家?

  一、美欧日积重难返,复苏有待时日。

  美、欧、日都不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谷底的引擎。

  这次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时跌入谷底,而且相互牵扯,任何一方都难以摆脱其余两方而单独走出低谷。

  1.美国 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6.2%,降幅为25年来之最;2009年一季度继续下滑6.1%。衰退的深度和广度均超出预期。

  首先,就业状况大幅恶化。美国劳工部今年6月数据显示,失业率从4月份的8.9%升至5月份9.4%,为25年来的最高点。这个数据一出,白宫马上承认,对经济衰退的严重性低估了。

  其次,传统制造业遭受打击。美国汽车业是20世纪美国工业的象征,相关就业岗位达到1330万个,每年新车销售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4%。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三大汽车巨头中的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相继于4月底和6月初被迫申请破产。其主要原因是销量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高居不下的劳动力成本导致盈利大幅减少,通用汽车破产对美国经济是沉重的一击。

  其三,消费者信贷大幅萎缩。美国4月消费信贷创下历史第二大跌幅,减少157亿美元。这一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恢复。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美国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改变。4月份个人储蓄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5.7%,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储蓄增加意味着消费开支的减少,还可能预示着美国的消费行为模式发生长远的变化。

  其四,房贷市场仍危机四伏。美国房贷市场的动荡还远未结束。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仍居高不下,全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新拖欠的住房贷款总额至少1万亿美元。

  此外,信用卡危机也在逼近美国。美国是公认的信用卡大国,仅2008年美国就发行7亿多张新信用卡,每人平均超过2张。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9000万个家庭的信用卡债务平均1万多美元,整个国家总计高达2.5万亿美元。随着美国失业率飙升,许多持卡人无力偿还欠款。美国银行业信用卡业务正面临创纪录的违约率水平。

  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已经用于救市的2万多亿美元,对于制止危机几乎是杯水车薪。因此,美国经济不会最先走出低谷。

  2.欧盟 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发端于美国,欧盟却是受到打击最重的发达经济体。预计2009年欧元区的GDP增长率将萎缩到-4 %。这种长期萧条的趋势是由欧盟的经济和金融结构决定的。

  首先,欧盟属于“小国家、高福利、大银行”的发展模式,金融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2007年欧盟金融业、房地产及相关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35%,远高于美国的25%、日本的22%和中国的15%。欧盟金融业陷入严重萎缩,决定了欧盟实体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摆脱衰退。

  其次,美国是欧盟的最大出口目的国,美国需求低迷,欧盟对美出口势必大幅减少,这就使欧盟经济缺乏外部刺激的动力。德国2009年一季度出口额下跌9.7%,仅此一项就造成德国GDP下滑2.2%。

  第三,欧盟内部协调的低效率决定了欧盟经济复苏需要更长的时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欧盟集体行动的难度明显增加。例如在救市行动中,法国提议欧盟27国建立一个3000亿欧元的泛欧金融救援基金,但因遭到德国反对,协议搁浅。至于欧盟新成员国和老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使那些受到打击最重的中欧国家陷入更困难的境地。

  英国成为这次金融灾区的“重中之重”。权威机构认为,英国目前正处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英国2009年GDP将为-4.3%,失业率将达9.6%。英国约有一半出口面向欧元区国家,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衰退,使英伦三岛只得望海兴叹。

  总之,欧盟经济很难较快走出低谷。

  3.日本 日本在日元资产泡沫导致经济十年停滞之后,刚刚出现经济景气不到两年,又遭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再次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之中。目前日本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继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为-12.7%后,今年一季度增长率又为-14.2%。其经济萎缩程度远远超过美、欧。

  日本经济再次衰退,首先是由于日本出口的大幅锐减。以本田汽车为例,今年1月的海外销量下滑了46.3%;公司纯利润则减少77.2%。出口企业的破产增多导致失业率上升、个人收入减少,日本消费疲软,物价走低,通缩风险加大。

  同时,与日本的巨大产能相比,其国内市场狭小,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空间有限。过去10多年经济低迷,日元维持长期的零利率难以改变,货币政策无从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日本财政赤字已超过GDP的9%,政府负债将超过GDP的200%,是世界上债务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此财政状况之下,日本政府刺激经济的能力很有限,不可能提出大规模的振兴投资计划。

  可见,日本走出经济低谷的时间要比美国和欧盟更长。

  可以判断,美、欧、日都不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谷底的引擎,它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谁最后掉在井底下还很难说。

  二、新兴大国中谁能率先走出低谷?

  “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巴西、印度过得也不轻松。

  以“金砖四国”为主体的新兴大国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较强的自我增长能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量的主要带动者。即使如此,“金砖四国”也不是没有问题。

  以出口能源和资源为重要增长点的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就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由于石油价格暴跌,预计2009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为负2%。此外,俄罗斯非常依赖欧洲资金,欧盟出现严重衰退,必然引起俄罗斯的资金链条中断和通货紧缩的危险。因此,俄罗斯要走出衰退有待于整个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盟经济的复苏。巴西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是依靠能源和资源出口的特点,使巴西的情况与俄罗斯有些类似。

  那么,四国中的印度是否能更快走出衰退的阴影呢?

  印度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也受到较大冲击。印度200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为5.8%,远低于2008年第一季度的8.6%。印度的财政年度增幅也降至7.1%,创6年来新低。虽然,印度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开始见效,但印度经济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软件服务业和国际融资曾经是印度经济的两大支柱,目前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两大“软肋”。

  作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IT服务业的增长前景黯淡。印度IT公司的利润50%来自美国,华尔街30%的后台服务外包业务承包给印度。美国金融机构处境艰难,直接导致印度软件外包业的“寒冬”到来。

  印度的海外融资较多集中在英美等国,金融危机使印度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印度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海外资金撤离导致印度股市下跌,使国内股市的融资也急剧减少。外资撤离还使印度的外汇储备减少,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影响到依赖进口的汽车、石油与天然气等行业。

  总体上看,印度的经济结构使它在全球衰退的背景下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印度难以摆脱其“软肋”造成的滞后因素。

  可以说,“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巴西、印度也过得不轻松,人们不得不把眼光再转向中国。

  三、中国可能最先走出衰退的低谷吗?

  中国可能在2009年保持住7%-8%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大亮点。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具有尽早摆脱衰退阴影的综合优势,可能在2009年保持住7-8%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大亮点。

  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最早、也是最有力地推出一整套经济刺激计划。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及外汇政策等诸方面采取了积极灵活的应对举措,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的威力,有效遏制了实体经济下滑的势头。至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战略已开始见效。

  从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速还没有恢复,但消费与投资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股市反弹、房市回暖、车市火爆等都已经超出预期,成为拉动经济回归增长快车道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出现复苏的迹象。

  首先,中国的优势在于其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总量中排名第三位,其经济实力足以支撑中国在外部市场萎缩的背景下保持内生增长的动力。

  其次,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健康的。今年,我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虽然创历史新高,但占GDP的比重仍在3%的警戒线以内,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我国综合国力完全可以承受,总体上也是安全的。此外,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余地也很大。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历史高位,下调的空间很大。利率也是如此,至少还有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

  第三,加快中西部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实施,为中国开辟了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和内需增量。当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和出口大幅下滑时,广大的中西部腹地依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这是中国经济可以在2009年达到7%-8%增长率的主要来源。

  第四,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稳定。2009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只有2.04%,比2008年年底还下降了0.38个百分点。货币稳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金融稳定,这是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所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因此,大多数观察家比较明确的共识是:中国将有可能最早走出低谷、率先复苏。

  作者简介: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孙立行,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周宇,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博士,副研究员;

  周冯琦,上海社科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汤伟,上海社科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周桂银,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赵宗博,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郭树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