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不同在创新
2012-10-15 22:00:00  来源:《时事》初中版2012-2013学年01期
 

《时事》初中版编辑室

“怎么办?怎么办?”东莞市某家具有限企业的董事长刘建成(化名)在办公室里踱着步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企业正面临亏损,如果再想不出好办法,今年年底要亏400多万元。

除了着急,刘建成还很懊悔,企业成立近20年,全靠给外商贴牌代工生产家具,舍不得投入自主研发。现在看来,短视行为让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由于缺乏创新能力、没有自主品牌,这家公司利润薄如刀片。外商拿走了50%的大头,自己得到不超过5%的小头。即便如此,还得受夹板气。外商每年都要压低这家企业的利润,否则就要找别的国家或别的企业合作。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家企业的情况更糟。外国订单少了,不但利润保不住,还要倒贴亏本,挣扎在倒闭的边缘。

就在这家企业为生死煎熬的时候,同在东莞市的另一家家具企业却经过四年多的转型升级,化蛹成蝶,不但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还获得了2011~2012年“全国原创家具金奖”,企业利润更是节节高。

说起这些变化,企业总经理王健文感慨万千。以前,他们也是同样的贴牌生产,同样的利润微薄。但王健文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国家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政策的鼓舞下,他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之路。企业咬牙割舍了一些代工业务,利用国家创新优惠贷款,购置了先进设备,聘请了研发人员。现在,这家企业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具,已出现了消费者持币等购的现象。目前尝到自主创新甜头的王健文正准备大干一场,在全国大开连锁店。

一个是“贴牌”陷窘境,一个是“创新”大发展,命运的不同就在于创新。

很多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尤其是缺乏核心技术,不得不将手机、电脑、数控机床售价的1/51/3支付给发达国家,而同时,又消耗我们的资源、人力,牺牲我们的环境。

但现在,自主创新的观念正深入人心,更多的中国企业走上创新之路。目前,我国54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领头雁。去年它们的利润总额达1.3万亿元,占全国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的55.8%

今年7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专门围绕“创新”这个主题召开的科技会议,凸显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个民族会“一打就垮”;而没有先进的人文精神或者科学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创新都是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也只有掌握独门绝技,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中国的企业,不但能“制造”,更要会“智造”。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