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智慧走出”铁锈”时代
2013-12-26 19:55:00  来源:《时事 初中版》2013-2014学年03期
 

郑贤玲

  “铁锈时代”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导致机器闲置、锈迹斑斑的一种形象描述。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产能过剩的现象在许多行业也开始出现,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据统计,在我国24个产业部门中,有21个出现产能过剩。如2012年,我国钢铁产能达10亿多吨,全国人均800多公斤,但人均消费量只有500公斤左右。仅河北省近3亿吨的产能就超过德国的总量。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有71%的企业认为自己产能过剩。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过去盲目发展的GDP冲动。河北原只有唐钢、邯钢等几家钢厂。十几年前,钢很贵,一吨能赚千元以上。在利润的驱使下,近几年河北境内冒出了大大小小几百个钢厂,相关企业更多达几千家。二是相对低廉的能源、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钢厂是高污染企业,生产一吨钢至少需要投入100元来治污。一些钢厂正是把这笔钱省掉,靠牺牲环境存在的。一些小钢厂没有或很少启用环保设备,每年能省下上千万元,而这些钱有时正是全年所赚的利润。

  过剩的产能必须淘汰或升级,尤其是对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问题很复杂。在一些地方,一些过剩产业,是当地的“饭碗产业”,背后背负着巨额银行贷款。据统计,全国钢铁企业总资产中有65%是银行贷款。所以说,经济要发展,人口要就业,对化解过剩产能,需要聪明的制度设计,否则容易死灰复燃。

  今年1015日,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要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5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原则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同时,采用市场手段,四两拨千斤,比如扩大“钢需”。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面积占40%以上,而我国不到5%。钢结构建筑绿色环保,而且藏钢于民,具有战略储备价值,这对化解产能过剩,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国家的思路提醒我们,对待产能过剩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我国手机行业竞争惨烈,长期过剩,但近年来,有一个国产手机品牌却横空出世、供不应求。再如家电行业,长期以来,也是供大于求,属于不折不扣的产能过剩。但经过多年的竞争,我国家电企业大浪淘沙,老百姓享受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也得到了磨练,成为我国国际竞争力最争气的产业之一。国外也有例子:美国汽车产能严重过剩,3亿人口2.5亿辆车,但每年仍能销售1600多万辆,道理很简单——推陈出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过剩的产能,只有过时的产品。化解产能过剩将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强迫,从内部打破意味着新的生命。所以,过剩行业要走出困境,只有进行内部挖潜、自主创新,才能摆脱低价低质的同类竞争。2012年,我国钢铁低端产品过剩,但高端产品却不足。比如河北钢产量近3亿吨,但多数是利润不高的建筑用粗钢。去年,我国进口高端钢材178.74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国钢铁全行业利润的2/3。因此,这些行业,应借外部压力,转为内部创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