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产能过剩的怪圈
2014-06-18 09:00:00  来源:《时事 高中》2013-2014学年06期

  关楠思

  有人说,全球钢铁产量排名中,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这听上去像是个冷笑话,但却是事实。中国2013年粗钢产量达到7.79亿吨,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仅仅河北一个省的钢产量就超过了整个欧洲。从前,这份“成绩”足以令我们骄傲,但今天看来,它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症,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产量过剩,超过市场需求,必然造成产品积压,企业压价,形成恶性竞争。2013年,一吨钢材的利润一度跌到0.43元,还不及一根冰棒的价钱。同时,过剩的产能还造成设备大量闲置和资源消耗,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比如钢产量“世界第二”的河北,全省1/10的烟粉尘排放量和1/4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都出自钢铁产业。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涉及许多行业。据统计,在我国24个产业部门中,有21个出现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光伏行业、造船业等行业都是“重灾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有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过去盲目追求GDP。河北最初只有唐钢、邯钢等几家钢厂。十几年前,钢材价格很贵,一吨能赚千元以上。在利润的驱使下,近几年河北境内冒出了大大小小几百个钢厂,相关企业更多达几千家。二是能源、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特别是环境成本很低。钢厂是高污染企业,生产一吨钢至少需要投入100元来治污。由于地方政府把关不严,一些小钢厂没有或很少启用环保设备,省下了环保支出,靠牺牲环境来维持生存。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10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原则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国家对过剩产能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今后几年不以任何名义备案新增的产能项目、加大产能过剩等指标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对产能过剩行业提高环保标准、银行对落后产能项目不予贷款等。

  不过,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十分复杂。在一些地方,过剩产业是当地的“饭碗产业”,有些企业还背负着巨额银行贷款。因此,化解产能过剩不能只靠行政手段“一刀切”,还要考虑经济发展、金融稳定、人口就业,否则难免会陷入“过剩—干预—再过剩—再干预”的怪圈。

  要想根治产能过剩这项顽疾,必须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转型升级,让落后的产能升级为先进的产能。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但高端钢材生产能力不足,每年都要进口超过1000万吨,而这些高端钢材才是利润“大头”。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过剩的产能,只有过时的产品。现阶段,我国依然有强劲的“钢需”。比如,发达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美、日等国钢结构建筑普及率已经超过40%,而我国还不到5%。只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勇于创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钢铁企业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像在从前,我国家电行业也曾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但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大浪淘沙”,老百姓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也经受了磨炼,家电成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争气的行业之一。

  产能过剩问题,是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化解产能过剩,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企业都要发挥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