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初探
2014-12-18  来源:时事报告杂志社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工作处陈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是,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为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山东大学(威海)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和贴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群众路线要求,大力开展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从建立制度保障、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教学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加以改进,并将社会实践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成果的检验方式,纳入课程体系,设置“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一把手”负责 形成“三级管理”制度

  顺利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为避免出现管理混乱,学校制定出台《山东大学(威海)形势政策课教学工作改革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的“三级管理”制,建立制度保障。即学校层面,成立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委员,统筹指导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部门层面,成立“德育教研室”挂靠党委学生工作部,教研室主任由学生工作部部长兼任,副主任由团委书记兼任,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组织、协调工作;学院层面,各学院党总支书记为课程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形势与政策课在学院内的具体实施工作。此外学校还将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纳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配合课程的组织、实施、考核工作。

  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不仅使工作有章可循、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管理规范,而且还使得全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度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打造两支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

  课程改革后,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队伍主要由学校党群部门处级干部、各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为代表的党务干部和院系辅导员两支队伍组成。党务干部实行“包班制”进行理论授课,辅导员担任教学助理,负责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组织等工作。党务干部长期坚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和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在引领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导向功能。形势与政策课要收到好的效果,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同解决学生自身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工作者,是最了解学生动态和需求的,辅导员担当教学助理组织课程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更容易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其关心形势、关注政策,更好地认清社会问题,解除困惑,坚定信念。

  党务干部授课是山东大学(威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胆尝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党务干部进形势与政策理论课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探索更有效的思政教育途径与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不是一门单纯的业务素质课,其更应该被当作一门精神塑造课来看待,其知识性应让位于政治性,是大学生“修德”、“明辨”教育的主阵地。其次,党务干部进形势与政策理论课堂是学校党务工作者加强阵地建设意识,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主动贴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必然要求。党务干部为学生授课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学理论水平、政治素养的自我学习过程。党务干部进课堂是学校学生工作“全员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

  实现“两个结合” 搭建“四大载体”

  改革后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在加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充分利用红色理论社团的第二课堂开展辅助教育实践活动,对课堂的教学给予强化和补充。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打破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传统授课方式,在理论授课后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使学生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学校利用社团建设“五个一”工程(一个学生社团、一个品牌活动、一个指导老师、一个挂靠部门、一个合作单位)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依靠校院学生红色理论社团的力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理论学习;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每年组织新生免费赴甲午海战纪念地刘公岛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改革后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课堂、校园、传媒、社会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四大载体作用。学校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校园生活中,开展大学生政治风采大赛、“大使讲坛”等活动,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贯穿融合。将课堂教学延展到网络、广播等媒体平台上,利用学生工作网站有问有答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讨论,通过多媒体和校园广播将大众传媒的视点适量地引入到课堂和校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再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以辅导员访千家、师生共同开展专项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党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贯通。将课堂当作实践教学的小舞台,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搭建起大道理与小事情、国家需要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

  “两个结合”、“四大载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使得学生对课堂理论的学习和认识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和升华,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从细处、小处、实处得以入手和落实,推动了“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搭建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目前山东大学(威海)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还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着探索,基于强化过程教育的重要性的目的,尝试借鉴慕课模式,建立形势与政策课试题库,通过网上答题,完成课程考核。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山东大学(威海)进行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是对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教育如何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的有益探索,希望能够为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经验与借鉴。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