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核灾难
2011-11-12 22:36:00  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 顾 峰

  “核能有些像马戏团里的猛兽,听话时让人感到其乐无穷,而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瑞典核物理学家帕克金森曾这样比喻。的确,在人类历史上,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发现或使用都是伴随着工业进步的“欢乐颂”,唯有核能这种威力最大的能量却以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的形象来到人间。自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算起,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其间重大核安全事故共发生了3次: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爆炸事故以及20113月发生、目前仍处在“进行时”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重创美国核电事业的三里岛核事故

  1979328日凌晨4时半,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人声鼎沸,一片慌乱,刚运行三个月的2号机组发生故障。由于辅助供水泵的一道阀门没有按规定打开,导致主供水泵停止工作时,冷却水回路失效,核反应堆芯的热量聚集,压力上升。当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所在时,堆芯的核燃料已经有47%熔毁并发生泄漏,系统虽然及时发出了警报,但由于当时警报声四起,核泄漏的警报并未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冷却水恢复正常,工作人员都没有察觉堆芯的损坏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直到6天以后,通过对堆芯进行检查,人们才发现堆芯已经严重损坏,少量放射性物质已经泄漏。由于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场外风险”,这次核泄漏被定为5级事故。

  事故发生后,美国民众对于核电安全性的信心大减,各地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迫于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的计划,其核电发展也遭遇重大挫折。

  堪称浩劫的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

  19864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都基辅以北11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当时正在检修4号机组的操作员违规操作,关上了安全系统,导致温度升高;后续的处理失误使反应堆功率迅速升到了额定功率的10倍,导致蒸汽爆炸并引起大火。爆炸发生后,核反应堆堆芯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半小时后,救援人员火速赶到,消防车、空军、直升机等能用的都用上了,从空中向4号反应堆投了近5000吨白云石、砂粒、硼化物、土和铅等灭火材料,火势才逐渐被控制。但放射性烟尘仍在扩散,直到55日,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才基本得到控制,但此时已经有50吨核燃料以烟尘的形式进入大气层,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终污染了大半个欧洲,对生态及食品的污染至今还存在。这场灾难导致28人直接死于辐射,30公里半径范围被划为无人区,33万多人被迫撤离家园。

  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乌克兰迄今在善后事务上花费了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白俄罗斯人不得不生活在核污染区,直接经济损失在2350亿美元以上。20多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仍然未能从灾难中复苏过来。据不完全统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总计达900万人,消除后患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的巨大财政负担。有专家甚至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

  如今,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就像反战人士经常喊出“另一场越战”的口号一样。

  仍处于“进行时”的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工业区双叶郡,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负责为东京和日本电网供电。20113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台正常运行的机组自动停堆。由于地震毁坏了外部电网,海啸又将电厂自备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房彻底淹没,失去电力的核反应堆冷却功能失灵,进而导致1号、3号、2号、4号机组相继发生爆炸,5号和6号机组的核废料池内温度也在不断升高。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工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燃料棒熔毁初步得到遏制,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所有机组最终都将报废。

  事故发生后,福岛核电站周边地区和海域均检测到超标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和人工放射性核素,24万多人被撤离疏散。电厂已经存积了数万吨的高、中、低放射性废水。目前最紧迫而又最困难的任务是要尽快将核电站各座反应堆堆芯中所有的燃料与环境隔离,并予以循环冷却,以彻底消除进一步产生大量废水并扩大海洋污染危险的源头。事故的处理与善后将是一个长期而又相当艰难的过程。

  人类无法告别核能

  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对核能安全的担忧,一时间人们谈核色变,反核浪潮在全球各地涌动,多个国家的核电发展计划也紧急刹车,德国、意大利甚至宣布放弃核能。这不禁让人们陷入思索:核能的发展道路还走得下去吗?

  毋庸讳言,核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确出现过不少问题,但我们也应看到核能本身所独具的优势。

  首先,核能很环保。核电的碳排放为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想之选。据统计,在各项电力技术中,核电具有最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目前核能每年可避免大约20亿吨CO2的排放,相当于《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20082012年减排量的一半。随着核电规模的扩大,CO2的减排量将更为可观。

  其次,核能很安全。根据IBM的资料库Many Eyes提供的195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如果计入开采、运输、发电、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煤炭发电每太瓦时(“太瓦时”是电能生产数量的计量单位,1太瓦时等于10亿千瓦时)平均导致161人死亡,石油发电为死亡36人,水力发电为死亡0.1人,核能发电仅为死亡0.04人。

  第三,核能很经济。据统计,1克铀原子核经裂变反应能释放出相当于2.8吨煤燃烧所得到的热能,核能发电成本仅为煤电的1/10,是天然气发电的1/4。而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5倍,风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118倍。

  事实上,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发电都会有风险。实践也证明,核电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而且正在建设的核电项目将使用更先进、更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第四代核电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可以预见,即使经历了此次日本核灾难,全球建设核电厂的步伐会稍微迟缓一下,但这个进程是难以逆转的。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