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协商民主关键要攻克五大难题
2014-11-17 14:33:00  来源:《时事报告》2014年11期
 

  程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努力攻克五个难题。

  一是认识上的难题。关键是摒弃协商民主“说了也白说”“说了不算”“作用不大”的思想误区,使协商民主从“多此一举”变为决策必需,并内化为一种执政理念、一种政治自觉。这需要营造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需要党政领导的胸怀和气度,需要做到“两不怕、两支持、两鼓励”:不怕政协委员揭短,不怕人民群众提诉求;支持说真话、道实情,支持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如果听不得不同意见,协商民主就难以开展,也难见成效。

  二是机制上的难题。要把“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重要原则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制度建设和程序设计。一方面,抓紧建章立制,使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另一方面,把推进协商民主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协商民主工作可以考核和衡量,更加科学严谨,使协商内容充分反映党委所想、政府所为、群众所盼。对政协而言,则要把握好选题角度、调研深度、论证广度、监督力度,做到“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协商民主就跟进到哪里”,并进一步明确完善协商内容确定、活动准备、会议组织、成果报送、意见处理反馈、成果落地等工作程序。

  三是“火候”上的难题。“火候”适度,才能同频共振。把握“火候”,重点是把握好协商民主的“位”与“度”。把握“位”,就是把握好参政与执政的关系,各司其职,准确定位,政协不能越俎代庖。把握“度”,就是要防止把协商民主推向极端的倾向,做到合理适度,注意掌握好协商的方式、方法、力度和原则。

  四是功效上的难题。协商民主讲求实效,不做无用功,关键取决于把协商民主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都赋予实际内容;关键取决于党政的互动,把严肃的话题寓于生动活泼的协商活动中;关键取决于政协委员的调研和立论质量。就是说,政协委员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方式,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想深想透,精钻细研;或采取党委交题目与政协提建议紧密结合,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密切同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工作指导;密切同政协委员的联系,凝聚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密切同各界群众的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密切同新闻媒体的联系,力求使协商意见具有广泛性。这样的协商成果,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实用性,才能使党委政府变得更为“耳聪目明”,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五是触角下伸的难题。目前,政协在乡镇及以下没有机构,缺乏协商载体,基层推进协商民主难度较大。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出现了“协商难、议事荒”现象。发挥好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工作重心必须下移。为此,可以在乡村建立一批“委员工作室”,搭建基层协商民主的载体;可以建立政协特聘委员制度,聘请基层各界精英担任特聘委员,解决基层协商民主无委员参与的问题;可以建立“乡镇政协联络组”,由一名基层领导从事协商的组织和具体工作,确保协商民主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作者为江西省上饶市政协主席)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