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举措力推文化与科技融合
2012-07-09 00:24:00  来源:《时事报告》2012年07期
 

    宾:刘玉珠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国成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副总经理

          闫贤良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

     姜念云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向继贵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网络上“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虽具玩笑性质,却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曾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一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一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成就了世界级品牌,这就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力量。尽管是老话题,但在科技对文化影响越来越巨大的今天,二者的深度融合又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如何让文化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本期特邀几位业内权威专家出谋划策,供读者参考。

  升级传统产业:要善用现代科技

  2011年底至2012年初,我国演出市场同时进行两大巡演:2011711日,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连续演出32场。2012119日在上海文化广场收官演出,全体观众起立摇摆舞动,对《妈妈咪呀》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前后6个月,190场演出,25万观众,8500万元票房。有媒体报道说:“《妈妈咪呀》红遍了全国。”有观众在观后感中写道:“回家路上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主旋律。”

  201196日,北京京剧“唱响之旅”大型巡演活动在北京大学首演; 11月上海演出7场,票房52万多元;20121月共演出31场,观众4万人次,票房130万元。先后巡演近30个城市,演出120场,观众10万余人次。

  闫贤良:同样是商演,二者相差甚远。一个从上海首演、全国巡演6个月190场,25万观众;一个从北京首演、全国巡演近一年130场,10余万观众。同在上海演出,一个票房收入2000万元,平均每场62万元;另一个票房收入52万元,平均每场7万元。和中国传统京剧相比,《妈妈咪呀》赢就赢在对现代舞台科技的成功运用。

  《西方艺术史》记载,第一部音乐剧《乞丐的歌剧》,被称为“民间歌剧”。20世纪,美国采用舞台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满足了老少皆宜的求新求变需求,突破了年龄、阶层局限,塑造了影响世界的百老汇音乐剧。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舞台科技对中国演出业的创新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广场演出、流行演出、实景旅游演出,每一次演出业的变革,每一次观众潮涌,每一次赏心悦目,我们都看到了高科技发挥的作用。

  外国的、中国的,所有演艺创新都是舞台艺术与舞台技术融合的结果。舞台科技改变了表演空间、色彩、虚实场景与叙事方式,造就了新的审美语系,成为当今舞台表演重要的艺术语言,正在引发舞台艺术的一场新的变革。音乐剧本身不是新剧种,但科技使音乐、舞美、场景富有了现代感染力。

  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中,科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文化消费方式、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文化内容,转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上海世博会上,水晶石公司展现的动态《清明上河图》,仅仅增加了一个维度,就引起了轰动。事实上,美术从静态平面向动态立体转型升级的技术,正在孕育艺术消费观的一场变革。

  以上案例同时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都是有限技术下的缺憾艺术,正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才使文化艺术不断走向完美。

  传统文化产业的企业要关注高新科技的发展。音乐剧变幻而绚丽的舞台魅力不是现代舞台科技的终极,集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于一身的舞台智能技术,基于实景再造技术的场景再现和场景延伸,以及基于空间再现主动技术的舞台表演异地化、移动化等现代舞台科技,已经是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新的艺术语言。未来,随着生物技术革命的到来,文化科技将对文化艺术再一次产生革命性影响,我们的文化生活不能长期驻留在古代;我们的文化骄傲,也不能始终停留在古人。善用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破解困境的良方,也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