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旧患新忧
2012-02-16 21:44:00  来源:《时事报告》2012年02期
 

  马晓霖

  20111218日,最后一批驻伊拉克美军移师南下科威特,完成全部撤离,兑现美伊3年前签署的美军地位安排协议相关条款,彻底结束了美国在伊长达9年多的战事。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伊拉克重获独立与主权,翻开了既无萨达姆统治也无美军占领的新篇章。

  但是,美军撤离带给伊拉克人的不完全是久违的民族自豪与自信,相伴而生的还有诸多麻烦,特别是以安全为核心的旧患新忧。旧患是指重新加剧的恐怖袭击,新忧是指明显升级的内部摩擦。

  美军撤离后的第四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即发生近年来罕见的自杀式爆炸袭击,至少70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不出意料的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宣布对此负责,以报复所谓的什叶派当权者对逊尼派的不公。201215日,巴格达及中南部的什叶派圣地卡尔巴拉再遭连环爆炸袭击,又造成近百人死亡。尽管无人认领,但分析家认为“基地”组织依然嫌疑最大。

  “基地”作乱伊拉克并非新闻。过去9年间,它不仅袭击美军和当地政府目标,也非常频繁而血腥地袭击什叶派目标,意图很简单,就是挑拨十分脆弱的教派关系,引发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猜忌、摩擦乃至内战,进而使伊拉克“索马里化”,为其生存和发展赢得空间。

  世人担心的是,一直存在的穆斯林什叶派与逊尼派宗派矛盾会否突出、加剧乃至引发内战,特别是在失去强大美军压阵以及叙利亚危机、伊核危机双双加剧的最新背景之下。

  事实上,什叶、逊尼两派的表层和谐与和平在美军撤离前后已开始明显发生变化。首先,两派十分罕见地相互指责对方与爆炸袭击有染,进而使最近的恐怖袭击性质比以往更为复杂。其次,两派高层内斗公开化、白热化,虽然还仅停留在司法层面,但已经剑拔弩张。美军撤离的次日,什叶派总理马利基掌控的最高司法机构就向逊尼派副总统哈希米发出拘捕令,指责其涉嫌恐怖袭击,迫使后者避入北部库尔德自治区,拒绝回巴格达对簿公堂。马利基还试图罢免同属逊尼派的副总理穆特拉克,使两派的政治与宗派对立明显加剧。

  其实,将伊拉克派别摩擦放到整个地区的派系结构中观察,人们会发现这种突变并不完全由美军撤离引发,而是与多方力量博弈有某种内在联系。阿拉伯国家多数人口为逊尼派穆斯林,伊拉克是唯一什叶派穆斯林占人口多数而又掌握核心权力的国家,它与掌权的叙利亚什叶派及非阿拉伯的伊朗被形容为“什叶派之弧”,在宗派维度上与阿拉伯或伊斯兰世界主体形成分野。从历史上看,三国关系复杂,在不同阶段都有结盟、竞争甚至敌对状态。如今,伊拉克与叙利亚和伊朗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且因为同属什叶派政权,形成抱团取暖的三足鼎立之势。

  阿拉伯国家联盟目前打压叙利亚带有明显的宗派洗牌色彩,因此,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朗构成教派层面的唇齿关系。此前,伊拉克曾表示,不允许任何国家利用其领土袭击伊朗;现在,伊拉克又明确反对制裁、孤立和干涉叙利亚,公开强调叙利亚内乱会引发宗派战争。凡此,都能为伊拉克自身的宗派摩擦加剧提供合理的注脚,进而增加其在美军撤离后爆发内战的风险。

  (作者为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