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英美的“恩怨三十年”
2012-02-16 21:47:00  来源:《时事报告》2012年02期
 

◎秦天

  201110月起,美国抖搂伊朗间谍谋刺沙特驻美大使案,西方鼓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新报告、指明伊核计划涉及“军事层面”,对伊动武之声甚嚣尘上。伊朗也不好惹,先是降格与英国外交关系,后有民众冲击英国驻伊使馆,鼓吹俘获了美军无人侦察机,进行“守卫90”军演。你来我往的一番博弈,其实也是30多年来双方恩恩怨怨的延续和浓缩。

  与“大撒旦”斗争不止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主政时期(1941-1979年),美伊关系曾极为亲密。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改变了这一切。革命推翻了君主制,美国作为君主“帮凶”自然脱不了干系,成了伊朗人眼中的“大撒旦”。1979114日,为报复美国允许巴列维入境,德黑兰激进学生冲击美驻伊使馆,将52名美外交人员扣为人质长达444天,是为著名的“伊朗人质危机”。卡特政府为解救人质百般努力,甚至在19804月尝试武力营救,均告失败。当月,美断绝与伊朗外交关系,至今未恢复。

  里根政府时期,美伊斗法的舞台换成了两伊战争。1980年,伊拉克率先入侵伊朗,引爆了拉锯八年、两败俱伤的战争。战事旷日持久,除两伊间的矛盾外,也有明显的美国因素。美国总体上支持伊拉克,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情报、后勤和武器支持,甚至有观点认为是美国怂恿伊拉克去进攻伊朗。1988年,两伊战争眼看就要无果而终,美国按捺不住了。美海军在波斯湾发动攻击,摧毁伊朗军舰、炮艇数艘,破坏石油生产平台数座。更残酷的是,美军舰还发射导弹击落一架飞越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民航客机,导致290名平民丧生,美对此事件仅表示“遗憾”。

  比火箭炮更厉害的还有软刀子。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开始对伊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1995年,克林顿下令禁止与伊朗的一切商业与金融交易,美伊贸易彻底中断。1996年,美国会通过《伊朗-利比亚制裁法案》,对向伊石油领域投资超2000万美元的公司进行制裁。此后历届政府都延续和强化了上述制裁。2003年伊核问题曝光,两国间旧恨未消、又添新仇。美国为维护其主导的核不扩散体系,为保护以色列,绝难容忍伊朗拥核,而伊朗为自身安全起见,为避免重蹈萨达姆、卡扎菲的覆辙,绝难弃核。多次谈判未果后,美国联手欧洲诸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制裁,自2006年至今层层加码。

  与“小撒旦”纠葛不断

  如果说美国是“大撒旦”,英国就是伊朗眼中的“小撒旦”。可“小撒旦”与伊朗的纷争远比美国更为久远。自19世纪始,英国就与法、俄、德等欧洲列强争夺对伊主导权,逐渐占得上风。虽然自二战后,英国因为国力渐衰,对伊主导权旁落美国,但英国仍然是美伊博弈中最重要的配角。

  1979年伊斯兰革命中,英国两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巴列维国王怀疑英国想赶他下台,革命的伊斯兰教士集团则认为英国想扼杀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在浓重的敌对氛围中,英国于1980年关闭驻伊使馆。同年4月底,伊朗驻英使馆遭到伊朗分离主义分子的恐怖袭击,20余名馆员被劫为人质。6天后,英国特种部队成功解救人质,似乎说明英国并不想和伊朗搞得太僵。

  1988年,英国眼看伊朗扛过了两伊战争,又谋划复交,于当年重开驻伊使馆。但好景不长,发生了著名的“拉什迪事件”。19889月,英国印度裔作家拉什迪出版小说《撒旦诗篇》,其中对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刻画违背史实、有辱教义,引发全球穆斯林民众抗议。19892月,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发布“教法令”,呼吁全世界穆斯林杀死《撒旦诗篇》的作者和出版人员。倒霉的拉什迪被迫郑重道歉,甚至东躲西藏,逃避追杀。刚刚复苏的英伊关系就此中断。

  1997年,伊朗改革派领袖哈塔米当选总统,哈倡导“文明的对话”,致力修复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998年,英伊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20016月,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访问德黑兰,成为自伊斯兰革命以来首位访伊的英国高官。但这回又是昙花一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震慑伊朗。英国不遗余力辅助美国,与伊朗接壤的伊拉克南部地区出现了英国大兵,英伊关系再度紧张。20073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瞅准机会,在两伊交界的阿拉伯河水域逮捕15名英国海军士兵。短暂“敲打”英国佬之后,伊政府于一个月后释放所有英军士兵。

  恩怨何时了

  美国和英国结成所谓的“特殊关系”,在伊朗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朗拥核等问题上,都是美国率先出手、坐镇指挥,英国亦步亦趋、配合帮忙。伊朗也看得明白,权衡利弊,更多时候只拿英国“开刀”。2009年,伊朗总统大选中出现反对派游行示威,英美立即祭出民主、人权大旗,鼓动颜色革命。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批评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邪恶者”。前不久,美国渲染“暗杀门”、“核武门”打压伊朗,英国驻伊使馆又成了报复对象。

  30余年来,英美与伊朗的关系并非普通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正常波动,而是结构性、长时段的竞争乃至敌对关系。从战略层面看,美国和西方为稳定石油市场、推广民主价值观、保护以色列等,仍将努力掌控中东,打压任何敢于威胁自身利益的“异类”;伊朗生存环境险恶,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不睦,邻国阿富汗、伊拉克相继遭美军占领,为捍卫伊斯兰政权合法性,伊必须对西方强硬,拥核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从文化层面看,西方国家自恃先进,多次干预伊朗内政,认为伊斯兰政权“不理性”;伊朗源自波斯文明,自尊心极强,决不能忍受这样的歧视。归根结底,双方内心深处缺乏互信,才是争斗不断、关系难以转圜的症结。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